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3节(2 / 2)


  相邦,先秦官名。简称相。战国时百官中最高者。春秋时,相本为君主或贵族行礼时的赞礼者。据《仪礼》、《礼记》记载,凡饮酒礼、射礼、丧礼中都有相或相者主持有关礼仪。国君外出,亦有相跟随左右,如鲁定公和齐君在夹谷相会,即以孔子为相。

  春秋时,贵族家中之家宰也称为家相。

  家相主贵族家室之事,故也称为相室。

  战国初年,有些国家的卿大夫因掌握大权而渐渐变为有国之君,作为他们亲信的相室便成为邦国之相,相邦由此得名。

  汉高袓刘邦即位,为避讳改为相国。

  所以战国时期,是没有相国的,只有后来秦始皇统一之后的丞相,先前只有相邦。

  而吕不韦能成为相邦,也多亏了当年他的“奇货可居”。

  他以一个赵国珠宝商人的出身,高居秦国相邦的官职,又得封文信侯,可以说,老吕家袓坟都得冒青烟了!

  只是李季阳有些不以为然,因为在这个时代,相邦是助王治理国政的高官,既要综理百事,又要依百官之功过而进行赏罚,掌握了不小的权力。

  但他们的地位并不稳固,只要不称职或是触犯了君主,随时可以被免除这个职务。

  吕不韦不知道这里头的弯弯绕绕,还以为当上了相邦,就是贵族了。

  李季阳猜测,实际上羸子楚也不是那么相信他!

  在战国时代,这么一个群雄逐鹿的时候,能当上国主的人,智商起码一百四以上!

  哪怕是昏君,也知道自己的国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人人都说羸子楚是吕不韦“奇货可居”里的那个“货”,但是大家都没看到,羸子楚在位期间,吕不韦虽然各种折腾,却一直没能摸到兵权!

  在战国这个群雄割据的时代,你没兵权就等于老虎没有牙一样,看似凶狠的外表下,其实不堪一击!

  你要是没兵权,就是叫破天也没用!

  具体案例,请看当年的孔老夫子。

  哪怕才华无双,还不是要在各国奔走呼吁自己的学说?要是他有兵权的话,直接自己立国,然后在国内推行儒家!

  所以李季阳对羸子楚其实还是很看好的,这位秦庄襄王虽然在位时间就三年,且死因成谜,但是智商还是挺高的,不高也不会在赵国当了那么多年人质还能在回国之后当上国主,当然,其中吕不韦功不可没。

  但是要本人不配合,或者智商不高,也不能成!而且吕不韦这文信侯的爵位乃是空降,根本没有军功!

  这让以军功封爵的秦国军中之人怎么看吕不韦?吕不韦就算是想拉拢他们都拉拢不过来!

  你说这位新国主,他真的一事无成么?

  恐怕这个时候他就已经开始着手防备吕不韦了!

  “羊飞英先生是吧?”李季阳笑了笑:“不知先生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奉我家主公之命,前来感谢李家少爷对大公子和赵姬夫人的救助之恩。”羊飞英送上一卷竹简:“这是礼单,请笑纳!”

  李季阳一点头,李忠管家就接了过来,李季阳伸了伸手:“请进来吧。”

  羊飞英进李家庄之前,还有些不高兴,因为在他的印象里,这么个农庄,肯定住的也不是什么高贵的人,再加上地处偏僻,恐怕也会脏乱不堪。

  谁知道进来了才发现,这里很干净,不止是周围干净,连下人们都很干净,没他想象中的那么脏乱。

  李忠管家赶紧接了过来,李季阳倒是连过目都没有,挥了挥手:“请先生入内一叙。”

  李季阳是不认识羊飞英,但是能让吕不韦收为门下的人,这脑袋肯定聪明,人品怎么样,就不知道了。

  入了内,奉上米酒,就算是接待了。

  而他带来的东西,也让李忠管家接了过去,顺便吩咐人煮肉汤和馍馍给跟来的人享用。

  “不知吕相邦怎么会知道在下?”李季阳疑惑的问:“在下帮助大公子与赵姬夫人的事情,难道朝野皆知?”

  羊飞英一时觉得李季阳小小的少年,说话倒是很精辟,可能是个小有才学的少年,但是他自己自视甚高,觉得这样的人才配跟他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倒是对李季阳的态度好了许多:“这是自然,李少爷最初的简便衣衫以及抽绳腰带,由在下引荐给主上,设计之简便,都很让吕相邦赞叹,且大公子能得以还朝,多亏了您的帮忙,不然这么冷的天,在外头一夜还不得……,文信侯可是很感谢您的,给您送的谢礼也十分丰厚。”

  李季阳心说能不感谢我么!

  说不定吕不韦还以为羸政是他儿子呢!

  羸政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这是一个千古难题。

  当初大家一起讨论过,要是能打开始皇帝的坟墓,一定要打开吕不韦的棺椁,然后取他们俩的遗骨做一下dna检测,看是不是亲生父子!

  也没想到当初是这个人把他的背心和短裤推荐给的吕不韦。

  “不敢当,不敢当,我只是尽了一个秦国子民应尽的义务。”李季阳不打算跟吕不韦扯上关系,这家伙很快就会被羸政给收拾掉,而且是很惨的结局。

  谁让吕不韦身份冷不丁来了个大反转,他都不知道要怎么卩得瑟好了。

  就像是穷人乍富,不知道怎么才能显摆自己了,吕不韦本来低贱的商人身份让他对贵族充满了憧憬,等他能跻身贵族之列的时候,各种爆发!

  结果爆发太过了,给自己爆发死了!

  战国最有名的四公子,哪个出身不比他好?哪个胸襟不比他广?人家都没自负到给自己著书立说的地步,吕不韦却让门下给他编纂了一本《吕氏春秋》!

  编书还罢了,还想当个权臣!

  在羸政都二十了的情况下,还把持着朝政不撒手。

  他要是不该死谁该死?

  不弄死他谁上位都会不安,更何况是羸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