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丁田的古代生活第21节(2 / 2)


  一个出上联“如夫人”,另一个就对“同进士”;一个又把上联加为“如夫人洗脚”,另一个就对“同进士出身”;一个再加“替如夫人洗脚”,另一个再对“赐同进士出身”……正对得高兴,突听屋子里一声爆响,接着就见总督大人铁青着脸从里面出来,拂袖而去。

  两个幕僚莫名其妙,去问老幕僚。

  老幕僚一听,忙说:“你们二人赶紧收拾行李走人吧。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你们不知曾大人就是‘赐同进士出身’?”二人一听,马上收拾家当逃之夭夭…

  …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权倾天下的曾大人居然也就一个“同进士”!

  现在这个“梗”,知道的恐怕只有丁田一个了。

  第五十八章 秋收赋税

  马大人的后院继续热闹着,整个夏天就这么被热闹了过去。

  徐主簿这个官当的美滋滋,却在秋收的时候,开始上火了,原因就是,上头的马大人,也盯上了秋收的赋税,这是一块肥肉,大肥肉啊。

  “每县每年考绩,是粮、桑、丁三项为重。”马县令看着俩师爷:“以前都是免赋税,现在重新收了,本老爷可要看一看,这以前是怎么收的?”

  “老爷,以前那是没有战事,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全县只有一万五千三百五十三户,原来可是有四万八千九百六十五户,整整少了三分之二!”钱师爷身为

  钱粮师爷,这些资料自然是提前查过了:“缴纳的赋税,自然是不能以以前为准了”

  “哦?”马县令的眼睛亮了:“那么,就是本老爷说多少,就是多少了?”钱师爷一噎:“老爷,您刚来,一上任就……那个不太好吧?”

  一来,人生地不熟的,就敢大肆的搜刮油水,治下百姓恐怕不服。

  二来,上头的那位,也不再是自家的亲戚了,而是这本县曾经的县令,跟本县百姓终究有那么一段感情。

  这个时候,钱师爷体会到了那三个里长,送给杜知府的万民伞的意思了。要是处理不好,他们非得上告不可,要知道此地本就民风彪悍,打仗的时候,都敢跟外族人抄刀子,你一个新来的县令算什么?

  官逼民反啊!

  到时候倒霉的还是他们。

  鸡蛋碰石头,石头是没事了,鸡蛋碎了。

  “我一上任就发现别人都捞的着,就我不行!”马县令大怒:“我当这个官儿是为了什么?你知道么?带来的银子都花的跟流水一样,一点回头钱都不见。”

  家里的夫人倒是想在本地置业,曾经留下善后的管家回来之后,也带来了不少的东西和银钱,也看了本地市场,因为县城还没开发起来,现在的地价便宜啊,就买了好几个好地段的,就打算起铺子呢。

  可是这会儿大家都在忙,根本没人进城找活儿,何况夏天也不适合盖房子,这边盖房子的最佳时机,就是秋收之后,上冻之前,那个时候气候干燥,房子盖好了也干得快。

  关键是这都是计划,还没有付之行动,倒是钱没少花。

  马大人看着账本上的银子流水一样的花出去,自己钱自己心疼啊。

  心疼自己的银子,自然,就想着如何搂钱了。

  无奈的是,尽管徐账房成了徐主簿,可徐主簿是个铁公鸡,这县衙就这么大,利益就这么多,杜大人走的时候,徐主簿就趁着这个空隙,将利益都划分好了。

  新来的马大人,也有一份,还是最大的那份,县衙里的空饷,都给他吃了一半进去。

  关键是,一个县衙的一半空饷能有多少?

  马大人又有一大家子要养活,这钱根本不够用。

  “不如,找徐主簿来问一下?”他们都是两眼一抹黑的人,这个时候,就得问衙门里的老资历,那些衙役什么都不懂,都是大老粗,也就徐主簿,两代人都在衙门里做事,肯定知道的特别清楚。

  “找他……到时候还不得分他一杯羹。”马大人是个很吝啬的人,知道搂钱的这个事情,参与进来的人越多,他分出去的好处就越多,给两个师爷他都不太乐意了,这会儿又要给新来的徐主簿,他就更不乐意了。

  “没办法啊,不给他,咱们这边也玩不转。”钱师爷虽然也不甘心,却知道这是必然的:“东翁啊,我们不可能抛开他,毕竟徐主簿,才是这里的地头蛇。”□作者闲话:六月份参赛,预求枝枝!

  第五十九章 告诫

  朝廷实行的是“异地为官”的制度,他们千里迢迢的从一个富庶的县城来到这边塞荒芜的地方,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那么几两银子吗?

  熟知官场制度没用,你还得跟当地人打成一片。

  不然你在当地的政令,就很难畅通无阻。

  可是老爷至今尚未请三位里长来县衙坐一坐,聊一聊天,过端午的时候,也没见三位里长来给老爷送礼,都是村长们来的。

  说是里长老迈不堪,无法长途跋涉,就年轻的村长过来吧,给老爷送点节礼,算是乡民们对老爷的辛苦的一点慰藉。

  而老爷呢,竟然也不提一下,哪怕是口头上提一提,或者是盛夏暑热的时候,给三位老里长送点清热解暑的东西……哪怕是一盒子绿豆糕呢。

  但是老爷一个都没有,他就跟不关心那些人一样,每天沉溺在后院的宅斗之中,安慰娇妻美妾,顺便还撩拨一下漂亮的通房丫头。

  后宅里整日的鸾声燕语,软玉温香……要不是给的银钱丰厚,两位师爷真的想撂挑子不干了。

  到底是他们是县令,还是大人是县令啊?

  拿着师爷的工钱,干着县令大人的活计。

  “好吧,把他叫来,马大人垂头丧气,分钱给别人,就像是割他的肉一样让他难受,可这肉也得割。

  很快,徐主簿就来了,听了老爷和两位师爷毫不遮掩的话之后,他真的忍不住就笑了:“大人,两位师爷啊,你们也不看看这里是什么地方?这里是牛角县,战后重建的牛角县,这可是在户部挂了名,在皇上面前都挂了号的地方!”

  三个人脸色一变,还真没想那么多。

  “更何况,前头的杜大人,他可不是走了,他是荣升知府,北风府,是大人你的顶头上司,他曾为了牛角县城,以一个文官的身份,死守县城,哪怕县城都被敌人攻破了,他也跟一般守将一样,死战不退!他亲自拎着大刀片子上了战场,至今,胸口还有当时打仗留下的伤疤,当地的青壮,起码有一半是跟他并肩作战过的,您要是在这里横征暴敛,那些上过战场杀过人的青壮,会忍气吞声?”徐主簿一点面子都没给的嗤笑出声:“到时候可别闹一出官逼民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