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高门庶女的生存指南第4节(1 / 2)





  大雨之中,一辆狭小的驴车转弯驶进长极巷,又偷偷进了谢府西门。

  范氏看着眼前哭哭啼啼的人,耳朵嗡嗡直响,脑袋也一阵钻痛,扶额直呼:“你是嫌我活长了,才特来索我命的。”

  在旁服侍的李傅母赶紧去扶跪在地上的女子,好言相劝:“大娘且先起来,有什么话好好与太太说,哭起来倒伤眼。”

  谢兰因撇掉来碰自己的手,看着高座上的人声泪俱下:“我嫁给卢怀春十年,到第三年才怀上,好不容易怀了,却都是女郎,我这谢氏女儿的身份早不能桎梏他,再过些时日,只怕要纳妾进门了。”

  “不过是几个外室,你就受不了了,要早知这样,将你嫁给粗野农夫多好。”范氏痛骂几声,念着这是自己的亲骨肉,平息心中怒火,无奈安抚,“外室生下儿子,你若愿意,便直接抱来养,这是天经地义,礼法所定的事,卢四也不敢说什么。”

  “能自己生养,我为何要养别人的。”谢兰因梗着脖子呜咽,“母亲当年全靠纳了李氏,李氏生下五姐才带来六哥,为何母亲就不能体恤体恤我。”

  范氏冷着眼瞥过去:“你要我如何体恤你?”

  “左右他都要纳妾,五姐知根知底,又同为手足。”谢兰因抽抽泣泣,情绪好不容易才平复下来,“五姐如果怀上,我或许也能怀上儿郎。”

  范氏叹出口气,又冷笑起来,她就知道打的是这个主意:“五姐要嫁也是正室,莫非你愿意让贤?”

  谢兰因愤愤不平的争辩起来:“她又不是母亲所生。”

  要仔细究来,就是一味生儿子的药引子。

  “你也不想想五姐是谁家的女儿,她父亲又是谁。”范氏想起被谢贤责骂,咬牙切齿的怒瞪,“你大人进宫快回来了,不想挨骂就尽早回去。”

  看着抹泪离开的人,李傅母无奈摇头,世家女儿多的是好郎君求娶为妻,更遑论谢氏这样的高门望族,向来只认父亲不认生母。

  -

  谢贤离开长生殿时,时辰钟正响过申正三刻,他坐着李璋的马车驶过朱雀街,回到长极巷,守门的小厮见御驾光临,立即跪下。

  待御驾离开,又起身对主人唱喏见礼。

  乘御驾是天大的殊荣,不是加官便是进爵,小厮眼珠转了转,抱着能有个赏的心思,哈腰上前笑问:“官人,可是府中有喜了?”

  这一问,正问在逆鳞处,使得鲜少发怒的谢贤直接踹在小厮身上:“主人家的事,几时允得你个贱骨头的奴才来过问!”

  小厮被踹得生疼,却还是立马伏地磕头,又不停扇自己的巴掌求饶。

  谢贤瞧也不瞧,拂袖背手往内宅去了。

  范氏这里早得了谢贤对小厮发火的消息,她心中也纳闷对府中奴才向来宽容的人为何突然如此暴戾,见人进来,立即小心翼翼的上前服侍:“今日官家未去朝会,没出什么事吧。”

  “五公主的婚事落到了五姐身上。”谢贤袖中的手缓缓握紧,几乎是咬着牙才说出后半句话来的,“博陵林氏丹阳房的长子。”

  范氏正在想这家儿郎的父母是谁,她可有过结交,府中哥姐儿几人,又都婚配何人,还没来得及想全,已经先诧异出声:“林勉的长子?”

  谢贤未答未应就是默认,心烦意乱的拂掉范氏递茶的手,起身直接离开。

  看着手中这杯被推拒的茶,范氏大概也明白了几分谢贤的反常。

  三十年前他们刚成婚,谢贤向她介绍林勉时便说过一模一样的话,但那时这两人还是知己好友。

  少年郎的声音是那么清澈,不参杂任何权谋算计,只有最纯真的友谊。

  “立庐是博陵林氏丹阳房的长子,父亲很喜欢他。”

  第5章

  汉末动乱时,博陵林氏随当时霸主从南边迁居建邺,以雄厚的财力助霸主夺取天下,由此进入仕途,累世显贵,位列豪门世族,但商贾起家,不重经文诗书,只一味用金银来维持,日子久了,弊端也就显现出来,待明白过来,已经晚了。

  今林氏子弟大多庸碌无才,所任官职不多,还是低品闲职,唯独丹阳房出了个与出身琅玡王氏的王宣并称“林王”的林勉。

  林勉弱冠之年就成为尚书仆射谢德的幕僚,谢德常自叹:“倘勉也是吾子,朝上有一贤一勉,何愁谢氏不稳。”

  谢贤这才敢开口求父亲举荐林勉入仕,岂料反被训斥,直言高品官职只能是王谢子弟,想一展抱负、复兴家族的林勉也终于认清现实,失望离去。

  昭德太子慕其才华,学刘备三顾,林勉又成为昭德太子府的谋士,在皇帝病重、太子监国时,君臣开始实行遏制世族的相关策令,使他们有所收敛。

  彼时,谢贤是四大王李璋的幕僚司马,昔日知己沦为朝堂政敌。

  三年未到,昭德太子突然崩逝,几月后皇帝也兀然驾崩,四大王李璋一朝登基,刚登基就实行各种政策安抚世族,先任谢贤为黄门侍郎,后在三族的勉强点头下,留林勉在朝中做了个六品官。

  林勉在仕途上早已无心,坚持是谢贤和李璋筹谋害死昭德太子,于朝会上大骂谢贤,王宣多次奏请流放或杖责他,谢贤却次次为其脱罪。

  在昭德太子忌辰那日,林勉郁结病逝,谢贤得知消息罢朝十日,李璋感念林勉的一片丹心,追封闲亭侯,陪葬昭德太子陵,并将自己的第五女婚配其长子。

  自那以后,朝堂上下再无人提昭德太子和林勉,他们对世族而言是一场噩梦,林勉的死更是一种彻底结束。

  博陵林氏就像是一阵风,再也吹不到建邺。

  -

  在宫中任职的王氏子弟刚回府,便直接去了王宣书房告知在长生殿发生的事,且还大肆取笑一番:“大人几次与他商量三郎和谢五娘的事,他皆一笑置之,说什么两女配一门不妥,今日倒好,直接婚配那个博陵林氏了。”

  王宣听得直皱眉,不再多看一眼,如此品行不端的人怎么会是他王氏子弟的:“你知道林立庐和谢子仁为什么能做知己吗?”

  王家大郎当即拱手作揖,收起先前那副有失家教的模样:“儿子愚钝,请大人赐教。”

  “他们同为性情中人,随性情行事,林勉能为自己的伯乐昭德太子郁结离世,而谢贤也能为他的知己舍掉谢氏最好的女儿。”王宣此言直接道出根本,王谢两族虽不比从前,但其姻亲也不是皇权能轻易干涉的。

  谢贤不是为皇帝而是为知己。

  他感概道:“能得如此知己,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