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9章(1 / 2)





  温如春正襟危坐,置琴于腿,弹指挥弦,以遣寂寞。琴声悠扬,虽在风雨声中,依旧铿锵激昂,四壁皆闻。

  俄尔雨歇,温如春起身而立,收拾琴具,冒夜离去。

  县城中有一部郎姓葛,辞官归田,素爱文人雅士,温如春偶尔前往葛府,受命弹琴。帘内隐约有人偷听,微风吹过,珠帘卷起,帘内一名少女,十五六岁,艳丽无双。

  少女不是别人,正是葛部郎千金,小名良工,诗词歌赋,无一不精,艳传四方,远近知名。温如春一见之下,不觉心动,回去后跟母亲提起此事,请她提亲。媒人前往葛府撮合,葛老爷嫌弃温某家贫,不为所动,一口拒绝。

  良工自从听过温某琴声,心生爱慕,每每期望能够再见,但事与愿违,温如春求婚受挫,心灰意冷,自此不再上门。

  这一日,良工于园中拾得一封信笺,上书一首《惜余春词》,内容云:“因恨成痴,转思作想,日日为情颠倒。海棠带醉,杨柳伤春,同是一般怀抱。甚得新愁旧愁,铲尽还生,便如青草。自别离,只在奈何天里,度将昏晓。今日个蹙损春山,望穿秋水,道弃已拼弃了!芳衾妒梦,玉漏惊魂,要睡何能睡好?漫说长宵似年,侬视一年,比更犹少:过三更已是三年,更有何人不老!”词意哀楚,笔墨之间,尽是相思。

  良工骤见此词,触动心思,反复诵读,吟咏再三,不胜感慨。当下将信笺收入怀中,回到闺房。数日后,信笺不翼而飞,良工心想“也许被风吹走了。”也没在意。

  凑巧葛老爷自门外经过,拾起信笺,展开阅览。只读得数行,眉头紧皱,寻思“良工这丫头真不知羞,竟写出如此放.荡文章。哎,少女怀春,真是不知所谓。”言念及此,决定替女儿择一夫婿,免得她胡思乱想。

  消息放出,上门求婚者络绎不绝。青年俊才,争相自荐。内有一人,刘姓,邻县刘方伯之子,仪容秀美,家世显赫。葛老爷一见之下,十分满意。设宴款待刘某。席间,刘公子谈吐文雅,甚得葛老爷欢心。

  继而酒席撤去,刘公子起身告辞,忽然间啪地一声响,腰间坠落一件物什,落地有声,却是一只女子绣鞋。葛老爷面色不悦,冷冷道:“公子好兴致,赴会之时,居然随身携带绣鞋,好风流,好品味!”言辞冷峻,气愤难平。

  刘公子极力辩解,大呼冤枉,自己饱读诗书,岂是轻薄浪荡之辈,分明是遭人戏弄。可是不管他如何陈词,葛老爷一概不听,手一挥,叫道:“来人,送客。”一桩婚事,就此告吹。

  在此之前,葛老爷家中栽有绿菊,绝世异种,秘而藏之,不肯外传。良工性喜菊花,闺中亦培植许多良种。

  凑巧的是,温如春亦是同道中人,园中种满菊花,花开怒放,三五成群,煞是可爱。只是品种一般,缺乏稀世奇珍。

  这一日清晨,温如春推窗赏菊,不知为何,满园菊花异变,尽皆化为碧绿。绿菊绽放,清香四溢,极目眺望,宛如置身绿海。

  此事很快传播,邻里左右,无不知晓。葛老爷本是爱菊之人,寻思“绿菊本是异种,不想温家也有,不可不瞧。”亲自登门造访。

  来到园中,放眼所见,绿菊如林,多不胜数,葛老爷大喜若望,细细鉴赏,把玩不尽。行走花丛,流连忘归。正自陶醉,忽然间脚下一紧,踏中一封信笺,捡起来一瞧,正是那首《惜余春词》。

  葛老爷满心疑惑“这首《惜余春词》,明明是我女儿所写,怎么到了此处?莫非……小丫头不守妇道,暗中与温某私会,两人关系暧昧?”想到此处,又气又怒。花也不赏了,匆匆告辞。

  回到住处,找来女儿良工,厉声训斥。良工无端挨骂,不明所以,唯有哭泣,说道:“女儿恪守礼节,从未做过出格之事。爹爹信也好,不信也好,我都是这一句话。”

  夫人劝道:“老爷息怒。事已至此,为保女儿名声,索性将他嫁给温某,一了百了。”

  葛老爷一声长叹“也只有这么办啦。只是我堂堂部郎,女儿却要嫁给一介布衣,委屈她了。”当下择定吉日,送女完婚。

  温如春得娶良工为妻,喜出望外。成亲那天,大摆酒席,宴请宾客,至夜方休。夫妻两上床就寝,忽然间书斋内传来琴音,曲调枯涩,显然是初学此道,不甚了了。

  两人披衣视察,点亮烛火,书斋内空空寂寂,并无人影。可是琴音悠悠,萦绕耳畔,却又作何解释?

  温如春略一沉吟,喃喃道:“莫非是狐妖?”

  良工道:“琴音凄楚,此非狐妖,乃是阴魂。我有一家传古镜,能照三界。是鬼是狐,一照便知。”说话间取出一枚铜镜,手腕晃动,但见光芒闪处,现出一名女子。

  那女子一袭白衣,秀发飘逸,温如春凝神打量,又惊又喜,叫道:“是你?”原来女子不是别人,正是宦娘。昔日避雨之时,两人曾见过面。

  宦娘脸色羞红,笑道:“是我,亏你还记得我。”

  温如春问道:“姑娘到底是谁?怎么到了此处?”

  宦娘道:“我好心替你二人撮合,感谢的话也不说一句?一见面便盘问来历,你就这么对待媒人?”

  温如春迷茫不解,问道:“媒人?”

  宦娘见他懵懂浑噩,笑道:“实话告诉你吧,我本太守之女,死去已有百年。自幼喜爱琴筝,至死不改。向日公子弹奏琴弦,得闻妙音,倾心向往。只是你我人鬼有别,不敢高攀。暗中替你寻觅佳偶,以报眷顾之情。刘公子之绣鞋,《惜余春》之词赋,皆我所为。”

  温如春闻言,衷心感激,连连致谢。

  宦娘道:“公子琴技绝佳,小女子暗中揣摩,难明神髓。斗胆拜你为师,可不许推辞。”

  温如春道:“你想跟我学琴?此事容易,在下一定倾囊传授,知无不言。”当下抚琴按弦,悉心教导。宦娘资质聪慧,一点即透,数日之后,琴技大进,深得三味,笑道:“成啦,可以出师了。”起身欲行。

  温如春依依不舍,问道:“你要走吗?”

  宦娘道:“是啊,离合聚散,本是常态,不必难过。”

  温如春默默不语,转视妻子,请她代为挽留。良工会意,劝道:“姐姐别走,我不是嫉妒之人。昔日娥皇女英共侍一夫,我虽不才,亦愿效仿古人。”

  宦娘道:“妹妹好意,姐姐心领。只是人鬼殊途,强自共处,于你二人身体有损,不可任性。”语毕,淡淡一笑,说道:“此番别离,后会无期。临别之际,为妹妹弹上一曲古筝,请你品评。”调弦谱曲,弹了一首古调,韵律清奇,动人心魄,天上人间,堪称独步。

  一曲终了,宦娘迈步辞别,说道:“妹妹性格良善,必有福报。愿你二人琴瑟和谐,生生世世,永结同心。”自怀中取出一卷图画,递给温某,说道:“此妾肖像,如不忘旧好,可悬于卧室。快意时焚香一炷,弹琴一曲,我虽身处幽冥,亦可感同身受。”出门遁去,不知所踪。

  第四百三十七章 小翠(一)

  王太常,浙江人。少年时在家午睡,忽然间天色阴暗,雷霆大作,霹雳贯空。闪电声中,一头生物闯入房中,大如狸猫,蜷伏身下,辗转不肯离去。俄尔天色放晴,生物自行遁逃,凝神打量,状如狐类,并非家猫。

  王太常暗生惧意,隔房惊叫,大呼大喊。哥哥闻讯,前来查看,询问缘由,喜道:“弟弟不必惊慌,此乃狐妖,之所以来此,不过为了躲避雷劫。吉兆降临,弟弟来日必定显贵。”

  后来王太常果然考中进士,官拜监察御史,举家荣宠。

  王太常生有一子,取名元丰,性格痴呆,年过十六,尚不能分辨雌雄,因此缘故,一直单身,无人眷顾。

  这一日,某妇人登门造访,身后跟一少女,巧笑嫣然,艳丽无双。问她是谁,妇人道:“小姓虞,这是我女儿,名小翠,年方二八,尚未嫁人,若不嫌弃,愿卖入豪门为妾。”

  王太常正为儿子婚事发愁,闻言大喜,问道:“妈妈开价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