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0节(1 / 2)





  吃着鱼丸,苏千凉想到了豆腐丸子。

  同样是丸子,鱼丸和豆腐丸子的口感相差很大。

  因为鱼丸用的食材是鱼,很多人下意识会觉得腥,而豆腐丸子用的食材是豆腐和猪肉,没什么腥气。

  今晚不用忙着写菜谱,想直播,就有时间从明修齐找人带来的那么多食材里找找有没有像黄豆的。

  有了黄豆,能发黄豆芽,能磨豆腐豆浆吃,还能吃豆腐脑。

  想想自己竟然为了那些观众耽搁找黄豆做豆腐做酱油的进程,苏千凉只觉得太不值得。

  她第一次当咸鱼,没什么经验,以后还得更咸一些。

  明高阳吃着鱼丸,忽然问:“老师,鱼丸还有别的做法吗?比如做成跟小鱼干一样的?”

  “每一种食材都有很多不同的做法,你想到了就去试。”苏千凉还真有点想吃炸鱼丸了。

  由于明高阳的突发奇想,梅冬灵和盖彭彭陪着他一起做鱼蓉做鱼丸,沥干之后一颗颗丢进油锅里炸到金黄色。

  明高阳尝了一颗觉得味道不太够,他先是加辣椒粉,觉得也就一般般,再放进锅里加辣椒加姜蒜炒,然后还加了蔬菜一起炒。

  一共做出三种不同口味的鱼丸来。

  在做菜方面,明高阳的创新精神是苏千凉宁愿调料缺失日后吃得清汤寡水也得让他试的。

  出来的结果还不错。

  一一品尝过后,苏千凉给了评价:“炸鱼丸还可以再早一些捞出来,辣椒鱼丸的辣椒粉放得太多,炒鱼丸……蔬菜再熟一点会更好吃。”

  明高阳:“老师,这些做法您都做过吗?”

  “当然。”苏千凉给他报了一系列菜名,“鱼丸汤、炸鱼丸、煮鱼丸、咖喱鱼丸、糖醋鱼丸、红烧鱼丸、番茄鱼丸……你根本想不到我做过多少种鱼丸。”

  暂且不说因烹饪方式不同而不同的各种鱼丸做法,还有因地方不同而不同的鱼丸,加起来一日三餐不停地吃,也能连吃半个月不重样。

  光是报出来的这些菜名,明高阳已经听得快要流口水了:“老师,我们明天做吗?”

  “哪来的材料?”苏千凉反问他,“你是见过我这里有咖喱,有醋,还是有番茄?”

  所有人:……

  明知道做不出来还故意报那么多菜名来诱惑他们,真的是太可恶了!

  帝国科研院,金司禹默默把听到的菜名全部记录上。

  以防万一,院里不止得准备很多鱼,还得把鱼丸做好准备起来。

  吃完晚饭,几人在收拾清洗碗筷,明高阳做了一半想起什么,跑来找苏千凉:“老师,今天没来得及做子姜炒鸭,那就明天做吧?”

  子姜炒鸭是苏千凉自己提起来的,即便不太想让明高阳他们天天过来,也只能应下。

  “明天过来记得带些子姜。”

  “子姜是什么?”

  “就是嫩一点的生姜。”说起来了,苏千凉就顺便科普一番,“子姜是姜芽,脆嫩、微甜、无渣,也可以叫嫩姜。普通生姜更老、更辣、有渣,可以叫老姜。”

  光一个生姜,还有子姜和老姜的区分?

  很多人长了见识。

  吕欧离带来的生姜位置最接近,擦干净手,翻了翻袋子,还真的被他翻出一个嫩姜来。

  想想苏千凉的评价,他把嫩姜往干净的水里冲洗一遍,直接放进嘴里咬了一口咀嚼,“千凉,嫩姜还真的脆脆嫩嫩的,不过甜我没吃出来。”

  那是因为你味觉迟钝啊!

  嘉宾和观众再明白不过,没有说出来。

  盖彭彭问吕欧要了一点,吕欧大气地分了他一半,盖彭彭尝过之后点了头:“微甜,没有果子的那种甜度,比较轻微。”

  这么一说,几人全好奇地去吃嫩姜了。

  尝过之后,又不信邪地去吃老姜,顿时被刺激得大口喝水。

  明高阳抱着一大杯水狂喝,边喝边不忘报告他尝过嫩姜和老姜后的感受:“老师,您说得太对了!研究复古食品真的太不容易了!”

  吕欧几人连连点头,光是一个生姜就得吃这样的苦头,为了研究那么多复古食品,苏千凉肯定走过不少弯路,吃过不少苦头。

  从来没生啃过老姜的苏千凉淡淡笑着,不予置评。

  等他们收拾完毕回营地以后,苏千凉关了小蜜蜂机器人,去看秦玉堂他们。

  自从知道第一军团的军人会跟着直播间做菜,并且秦玉堂的水平还不错之后,她每晚都会过来看一次,问问他有没有哪里不懂的,帮忙解决疑惑。

  前几天做的菜式还算简单,跟着直播间做下来都没问题,今天刚过来,秦玉堂就说:“苏小姐,我的鱼丸颜色不太对。”

  苏千凉夹起一颗鱼丸看了看,颜色确实不对,有点偏红。

  “你的鱼红没有去干净。”

  “鱼红?”秦玉堂抓来一条鱼,“哪里?”

  苏千凉重复一遍鱼肉鱼骨分离的过程,去鱼皮的时候特意切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