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丝萝赋第16节(1 / 2)





  阿宝哭成了泪人,已说不出话,只能不停地摇头。袁继宗将她紧紧搂在怀里,不让她看到自己的眼泪,口中说道:“宝儿,爹爹能再见你一面,已经心满意足了。快回去吧,不要被人发现了!”阿宝只是摇头。

  此时先前那人匆匆自门外进来,对阿宝道:“小哥,快走!宫里来人了!”说罢又往外看了一眼,面色突变,低声道:“来不及了!”

  袁继宗左右看看,让阿宝钻到床下,自己坐在床边。那人看了看,将壁上烛台拿下一盏,急忙关了门出去。室内陡然暗了下来,袁继宗拍拍床板轻声道:“宝儿,莫怕!”话音未落,铁门已被打开。

  阿宝只能看见进来了四五个人,当先一人走到栅栏前,停了下来,身后之人便尽数出去了。阿宝暗道:“宫中何人与爹爹这般交好,此时来看爹爹?”却见袁继宗似乎震了一下,缓缓起身道:“陛下!”

  阿宝大惊,来人竟然是苏煦。苏煦并不进来,只站在栅栏外道:“丞相受苦了。朕与丞相有师生之谊,明日不便前去,特来相送。”袁继宗淡淡说道:“陛下有心了。”阿宝气愤不已,暗骂苏煦惺惺作态。苏煦道:“丞相可是在怪朕?”袁继宗唯恐他发现阿宝,不想与他多作纠缠,只是不答。苏煦却不急着走,踱了两步又道:“朕知丞相有怨气,朕也是迫于无奈。”

  袁继宗淡淡道:“勾结北狄也是迫于无奈?”阿宝的心一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与北狄私通的人竟然是苏煦,瞬间明白了父亲为何不让再查,又为何不辩解。苏煦道:“朕那时只是想未雨绸缪,未料到北狄竟然背信弃义。”袁继宗微微冷笑,苏煦道:“丞相是看着朕兄弟二人长大的,对朕的处境也十分清楚,朕若束手待毙,现在早已是一抔黄土了。”

  袁继宗不语,苏煦道:“丞相当年也说过,论才能,朕远胜皇兄,父皇却极力打压朕母子。”袁继宗叹道:“先帝……睿宗皇帝也有苦衷,淑妃娘娘乃是世家出身,若是立你为嗣,只怕将来外戚坐大,于皇权有害。”苏煦冷哼道:“那是他为自己的无能找的借口!高祖太宗对世家何其倚重,也未见大权旁落。”袁继宗欲言又止,苏煦道:“他不传位于朕,朕无所谓,皇兄本就是嫡长。但他不该放任皇后折磨母妃,虐待朕母子!朕原想着待大了,带着母妃去封地,远离京中是非,他们却将朕的母妃害死!”

  袁继宗与皇室关系密切,宫中陈年往事,多少也知道一些,苏煦母子在后宫确实艰难,崔淑妃的死疑点重重,睿宗皇帝却不了了之,崔家那时自顾不暇,不敢生事,失了母亲的苏煦,日子只怕更加难过。苏煦似有些激动,说道:“朕每每想起就愤恨不已,只是因为朕的一篇策论得到了父皇的赞赏,他们便害怕起来,害死了母妃。母妃临死前对朕说,她好悔,她以为不争便能避开祸端,保全我们母子,谁知道仍是躲不过!母妃死的那天,朕便发誓,定要让那些人替她偿命!”

  袁继宗无言,暗叹一声,苏煦声调转低道:“那时只有宝儿毫无心机地待朕好,也只有她能让朕觉得温暖。”阿宝听他说到自己,不由绷紧身体。袁继宗未料他忽然转到阿宝身上,正要开口,苏煦道:“也是那时朕才知道,看似清正高洁的你,也是趋炎附势之辈!”

  袁继宗一怔,不解地望着他,苏煦冷笑道:“你见朕是个失势的皇子,朝不保夕,唯恐宝儿与朕亲近,竟将她远远送走。”袁继宗张张嘴,却又不知如何解释,苏煦道:“宝儿走了,从此朕的身边只剩下黑暗、阴谋和冰冷的宫墙,再不见一丝阳光。那时朕就想,若朕是太子、是皇帝,你是不是待朕便不一样了。”

  袁继宗当年确实不愿阿宝与苏氏兄弟太过亲近,这才送走了她,索性不再言语。阿宝暗道:“此人心机好深,那时便恨爹爹,这么多年竟然半点也未表现出来。”耳听苏煦又道:“即便是这样,朕还是一再忍让,可是皇兄母子仍然紧紧相逼。既如此,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奋起一搏。”袁继宗忽然问道:“你是何时买通了梁建?”苏煦轻笑道:“梁建本就是朕的人!他当年还是个小黄门时,母妃曾有恩于他,他才得以活命,母妃死后,他便为朕所用。想来也可笑,你们这些朝臣竟还不如一个阄宦有情有义!”

  袁继宗沉声道:“先帝果真是你害的?”苏煦道:“太医都说他是病死的,于朕何干。”袁继宗道:“先帝一应饮食都由梁建负责,他又深得先帝信任,做些手脚想来不难。”苏煦轻声道:“他死都死了,还计较这些做什么。”袁继宗又道:“先帝无嗣想必也是你的手笔。”苏煦道:“那是天意!他们母子作恶太多,焉知不是报应?!”

  袁继宗自是不信,却不多言,苏煦道:“朕原想这天下,除了宝儿谁也不配做朕的皇后,只是没想到,你宁可串通谢家,违抗圣命,也不把宝儿嫁给朕。”袁继宗道:“宝儿不可入宫!”苏煦看着他道:“为何不可?”袁继宗道:“谢家已将宝儿记入宗谱,她便是谢氏女,大越代代皇帝临终都会口口相传一些事,其中一件便是‘谢氏女永不入宫’!此乃太宗遗命,密旨如今仍在谢家。”

  苏煦一怔,盯着袁继宗猛看,似在判断他此话的真伪。袁继宗亦看着他道:“先帝驾崩时只有你与梁建在旁,当日皇位之争,你亲口说先帝临终遗言,传位于你,又有梁建为证,加之睿宗皇帝只有你们二子,先帝亦无子嗣,朝中诸臣大多相信你。你若召宝儿进宫,便等于宣告,你不知密旨,绝非先帝传位!”苏煦沉默了片刻道:“皇兄去的突然,忘了说也是有可能的。”袁继宗道冷笑一声道:“如今皇上知道了,仍要违背太宗旨意,一意孤行吗?”

  苏煦道:“朕哪里不好?宝儿若能入宫,朕必全意待她。”袁继宗道:“入宫为后确实是极大的荣光,只是不值得拿宝儿的幸福来换。”苏煦冷冷道:“焉知朕不会让她幸福?”阿宝气得险些冲出去,心中直骂苏煦无耻。袁继宗道:“陛下已富有四海,何必执着于小女。宝儿单纯,如何能在宫中生存?淑妃娘娘当年在宫中的处境陛下难道都忘了吗?”苏煦道:“宝儿怎么同母妃一样?朕会立她为后,宠着她护着她,不让她受半点委屈!”

  袁继宗摇头道:“陛下亲判我谋逆,逆臣之女岂能为后,陛下莫要再自欺欺人。”苏煦微微笑道:“朕自有办法。”袁继宗见说服不了他,长叹一声道:“睿宗皇帝在世时,曾问过我,陛下与先帝谁更有帝王之才,我当时便说陛下比先帝更适宜为君。睿宗皇帝出于他的考量,立了先帝为嗣,又恐你仗着母家发展势力,觊觎皇位,以致兄弟相争,庙堂不稳,因此对你极力压制。先帝骤逝嘱你继位,我不是没有怀疑,及至你要召宝儿入宫,我便知道先帝并未传位于你,我却未揭穿;我早知你是通敌之人,却拼死为你遮掩,宁可将污名揽于自身。之所以这么做,皆是因为相信以你的能力定能成为大越中兴之主!”

  作者有话要说:  阿宝不告诉她爹地宫的事,是不忍心打破他爹的美好回忆,她也在慢慢成长,不再意气用事的小姑娘了。

  ☆、五十、他不值得

  阿宝趴在床下心潮起伏,父亲一力承担,保全苏煦,竟是因为他认为苏煦会是个好皇帝。她无法理解父亲的想法,恨不得立刻冲出去阻止他。在她心中苏煦半点也不能与父亲相比,更不值得父亲为他而死。

  苏煦何其精明,瞬间已明白了袁继宗的意思,迟疑道:“你……皇兄在世时,你便已知朕与北狄……”袁继宗点头道:“那时先帝患病,太后惶惶不安,唯恐先帝一去你会继位,四处寻你的不是,意图先将你除去。她几次派人来找我,我只推脱不知。”苏煦明白,袁继宗只要将自己与北狄私通之事说出来,便是没有证据,太后也不会容他,到时他便只有起兵一条路,兵戈一起,胜负难料,哪里会像如今这样顺利继位。

  袁继宗又道:“我若对陛下有成见,当日便不会拥立你为帝。你胸有大略,精明能干,你若登基对我并无半点好处。袁某若有一分私心,当日便顺着太后之意立个小皇帝,岂会有今日之祸?!”

  苏煦诧异地望着他,似不相信他所言,袁继宗“扑通”一声向他跪下,伏地道:“臣为大越、为了陛下甘愿赴死,无怨无悔,所挂念的唯有宝儿一人。也请陛下念在臣对大越一片忠心的份上,放过小女吧!”

  阿宝无声地哭泣,从她的角度正能看到父亲的侧脸,几绺白发滑落在他颊边,显得越发苍老。

  苏煦暗道:“难怪此次行事如此顺畅,袁继宗的门生故旧也鲜有为其鸣冤的,莫非他事先已做了安排?”袁继宗抬起头道:“宝儿……宝儿已因陛下,与卢缙再无可能,季氏也心生间隙,将她赶了出来,如今在外漂泊,下落不明,待我一死,更是孤苦无依。”他想到女儿的处境,语带哽咽,稍后又道:“陛下雄才大略,颇有高祖之风,只要任用贤臣,善施仁政,必能开创盛世。您是要成就大业的人,何苦去为难她一个小小的孤女!”

  苏煦长叹一声,隔着栅栏双手将他扶起道:“丞相对朕的情义,朕无以为报。朕对宝儿,乃是一片真心,丞相为何不相信?”

  袁继宗见他就是不松口,心知再说也是枉费,好在今日已把话说透了,将来若是阿宝真遇到了他,也许他念在自己,能对她网开一面。又想到阿宝还躲在床下,时间长了恐被他发现,于是道:“臣今日得见陛下,说出心中之话,已是再无遗憾。更深露重,陛下万金之躯,还请回宫吧。”

  苏煦见他仍是不同意阿宝入宫,也在心中暗道:“罢了,他总算于我有恩,今日就不逼迫他了。他明日便问斩了,何必非要他的同意,将来找到宝儿,好好待她就是。”当下点头道:“丞相的情义朕铭感五内,明日不能相送,丞相一路好走!”袁继宗向他深深一拜,苏煦转身走到门边,忽又问道:“密旨之事还有何人知道?”

  袁继宗心中冷笑,口中答道:“苏氏族中应还有人知道,至于是谁,臣并不知晓。朝堂之中,不知几大世家是否知情。”苏煦看了他片刻,唇角微扬,终是走了。袁继宗过了片刻,待他走远,才轻拍床板道:“宝儿,出来吧!”

  床下传来一阵压抑的哭声,他忙蹲下身,见女儿趴在地上哭得满脸都是泪。他心中一酸,伸出手将阿宝拽了出来,扶在床边坐好,用衣袖将她脸上的泪擦去些,只听阿宝哭道:“他……他不……值得……你为他……死……”

  袁继宗轻声道:“爹爹不是为了他,是为了大越的江山,为了天下的百姓。”见阿宝不解地望着他,微微笑道:“我若不担下来,待太后一党查出是他所为,势必要发难,他又怎肯轻易就范,到时岂不要天下大乱,生灵涂炭。”阿宝道:“那也不能让你拿命来换!”袁继宗道:“牺牲我一人,保大越江山安定,免百姓于水火,足矣。”抚着阿宝的发道:“爹爹没有说谎,苏煦虽然为人阴险,心机深重,于治国却是个人才,假以时日,必成中兴之主。爹爹求仁得仁,虽身后留有污名,自问无愧于心,无愧于先帝,也无愧于天下众生,这就够了。”

  阿宝忽然问道:“你有想过我吗?你是无愧于天下,无愧于苏家,但是你有愧于我!你是成全了你的所谓节义,可是却要夺走我这世上唯一的亲人!你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有没有想起过我?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么死了我有多伤心?有没有想过没有了爹爹我该怎么办?”

  她站起身跪在父亲脚边哭道:“爹爹,我没有娘,卢大哥也不要我了,我只有你了!你不要丢下我!我……我……一个人……我害怕……”袁继宗老泪纵横,摸着她的头道:“宝儿,人皆有一死,爹爹死得其所……”

  阿宝摇头道:“那我怎么办?”抬起头看着父亲,突然明白父亲一心求死,自己再怎么劝说他也不会改变主意,不由深深地绝望。

  她推开袁继宗退到栅栏边道:“我恨你!我恨娘亲!你们都一样,把我带到这个世上,却又为了你们那些奇怪的理由抛下我!娘亲是这样,你也是这样!我恨你们!”

  话音未落,铁门忽然打开,谢远进来问道:“怎么了?突然间这么大动静。”却见阿宝靠在栅栏上哭泣,袁继宗泪流满面,一付愧疚难当的表情,吓了一跳,忙让人将栅栏打开,放阿宝出来。阿宝出了栅栏,也不再同父亲说话,低着头冲了出去。袁继宗低喃了声:“对不起!”她却再也听不到了。

  谢远不知他们父女怎么了,想要去追阿宝,忽又停下脚步道:“袁丞相,陛下命我明日监斩。”袁继宗一怔,继而点点头,谢远迟疑道:“我……”袁继宗笑道:“大公子不必有顾虑,遵旨行事即可。”谢远深看了他一眼,道:“丞相可还有话要说?”袁继宗道:“转告侯爷,明哲保身,韬光养晦。”谢远闻言对他深深一揖道:“多谢丞相赐教!”袁继宗又道:“还有一事,我死后,烦大公子将我与你姑母合葬。宝儿不宜露面,还请大公子速速将她送走。”谢远道:“丞相放心!”袁继宗笑了笑,冲他拱拱手道:“多谢!告诉宝儿,爹爹对不起她!”说罢转过身不再看他。

  谢远回到马车上,见阿宝闭目靠在车壁上,他轻叩车板,马车立刻飞驰起来。阿宝忽然轻声道:“大表哥,我要借谢家亲卫一用。”谢远一愣,皱眉看着她道:“你要做什么?”阿宝睁开眼道:“劫法场!”谢远已料到她要这么说,斥道:“胡闹!明日定然戒备森严,岂是轻易可劫的!”

  阿宝道:“三哥说谢家亲卫个个身经百战,以一当十不在话下,那些禁军怎会是对手!”谢远道:“不是敌过敌不过的问题,而是不能!且不说你能不能成功,便是侥幸让你救出你爹,你又要带他去哪里?他又能去哪里?!”阿宝扭头道:“这些我不管,我只知道不能让我爹死!”谢远摇头道:“劫法场等同于谋逆,你想将谢家也牵扯进来吗?”阿宝定定地看着他道:“你们谢家骗了我爹一辈子,利用了他一辈子,难道不能救他一救吗?”

  谢远紧锁眉头道:“你在胡说什么!”见阿宝十分激动,恐她当真一时冲动做下糊涂事,忙轻声哄道:“你还看不出来吗?你爹是一心求死!当日刚刚事发,朝中议论纷纷,有不少与你爹交好的大臣不相信,欲上书为他鸣冤,均被他制止了。你便是去救,他也不会同你走的。况且你现在露面,岂不正中皇上下怀!”

  阿宝只摇头哭道:“我不管!我不能让爹爹死!”谢远长叹一声,她自幼娇惯,这些年虽也在外经历了些事,骨子里仍是那个单纯娇纵的千金贵女,骤逢剧变,一时难以接受也是情有可原。他与阿宝年岁相差较大,一直不如谢遥与她亲近,此时犹豫再三,终是伸出臂膀,将她揽入怀中安慰。

  回到谢府,崔氏早已等在堂上,见到二人忙快步上前,看到阿宝的脸后将到嘴边的话忍住,只轻声道:“见到爹爹了?”阿宝点点头,崔氏知她心里难过,轻拍拍她道:“今夜便留在这里,明日一早让你大哥派人送你回庐江。”阿宝没有说话,对崔氏与谢远行了一礼,转身回了房间。

  待她走远,崔氏才问谢远详情,谢远不知她父女二人到底说了什么,只好将与袁继宗的对话及阿宝要借亲卫劫法场一事说了,崔氏叹道:“她还只是个孩子,接受不了也是正常。明日外面定然有许多人,你多派些人,将她早早送走,莫要让她听到看到才好。”

  谢远应下,皱眉道:“恐怕她不肯走。”崔氏道:“明日绑也要将她绑走!”谢远点点头。崔氏又细细问了袁继宗对谢谦说的话,沉思半晌,谢远突然问道:“母亲,阿宝为何说咱们家骗了她爹一辈子,利用了她爹一辈子?”崔氏猛然抬起头看着他道:“她是这么说的?”心中惊骇不已,暗道:“难道阿宝知道了?”

  谢远见母亲神色不对,心知定有隐情,崔氏想了片刻道:“你是家中长子,将来要承继家业,是该让你知道了。”于是将二十年前的往事娓娓道来。谢远十分惊讶,问道:“袁丞相果真是被姑母利用的?”崔氏道:“看似如此。但你姑母曾对我说过,袁继宗应该是早已洞悉她的图谋,只是装着不知道罢了。”谢远诧异道:“他既然知道,为何还……”崔氏叹道:“你姑母正是感激他的一力维护,所以才在知道命不久长时,拼死也要生下阿宝,为他留下一点血脉。”

  谢远尚在震惊,一时没有反应,崔氏也沉浸在回忆中,感慨万千,两人对坐无言。不知过了多久,门外婢女进来回禀,袁府管事求见。谢远看看更漏,已是子夜,不由诧异道:“这么晚了有何事?”示意婢女传他进来。管事匆忙进来,对着谢远便跪下道:“请大公子救救姑娘!”

  阿宝醒来时已置身于颠簸的马车中,一名侍女跪坐在她身旁,见她睁开眼,忙道:“姑娘,您醒了!”马车骤停,管事掀帘而入,阿宝仍有些恍惚,迟疑道:“李叔……我们……”忽然想起什么,叫道:“爹爹呢?”起身跳下车。管事将她拦住,轻声道:“姑娘,丞相……丞相昨日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