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0节(1 / 2)





  很快连皇帝都知道了,还在朝中提了一句,让董肃然一整天心情都很好,结果没几天就收到了儿子的信,顿时气得冒烟,好啊,犄角里的货色也敢欺负他们永国公府的世子了,简直是不把他永国公府放在眼里。

  于是第二天董肃然在大朝上直接就晕倒在朝堂上,可把皇帝虎了一跳,一连声地喊太医,等到董肃然被抬下去才有内侍在皇帝耳边嘀嘀咕咕,皇帝皱着眉头看向下面的臣子开口道:“朕听闻永国公这几日一直心绪不佳,可有哪位爱卿知晓是永国公有何事烦忧?”

  要说永国公有多大实际用处,那还真是没有的,但是永国公的存在本身就是皇帝对于武将和开国勋爵的一个态度,再加上当初永国公府交兵权交得干脆利落,并且在他的皇子们长大的今天,只有永国公府有这个魄力把世子扔出去,一扔就是十几年,虽然那个世子是倒霉了点,但这不妨碍皇帝受用永国公府上下作为保皇党的决心啊!

  这种臣子皇帝最喜欢了!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永国公家的人都长得好,每天上朝看到一把年纪依然丰神俊朗的永国公,皇帝觉得再看那些菊花脸老头子也没有那么眼睛疼了。

  “陛下,臣可能知道。”一个年轻的声音从下面的朝臣中传出来,然后一个长身玉立的年轻人从右边一排老头子中站了出来。

  第32章

  站出来的男子不过二十岁上下,穿着亲王服饰,,在一群老菊花亲王中格外的显眼,皇帝一听到声音脸上原本的威严就变得无比和蔼可亲起来,那变脸一样的场面让几个站在最前面的年长皇子牙酸。

  各种羡慕嫉妒恨啊,但是没奈何啊!

  “裕亲王前阵子的风寒可好了?”皇帝接话不是问永国公到底啥事,而是先问对方的身体,关心的样子绝对不是假装的。

  “谢陛下关心,微臣已经大好了。”裕亲王脸上的神色淡淡的,并没有因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帝陛下关心而受宠若惊或者沾沾自喜。

  “好了就好。”皇帝陛下又看了看下面的年轻男子,发现确实脸色不错立刻点头,心里想着等会儿要给去诊治的两个太医赏赐嘉奖一下,嘴里已经问道,“你刚才说你知道永国公怎么了?”

  “微臣前几日听到一些事情,想来这几日姑父是被气得够呛,谁都知道微臣的姑父从小身体就不好,平时也就罢了,大朝会在外面吹上半个时辰哪里能受得了。”裕亲王嘴角一掀事情还没有具体说出来,先给上面的皇帝捅了一刀子,光明正大一点面子都不给。

  下面的大臣全都一声不吭,心里默默嘀咕:又要开始了。

  原来大启一统天下之后,上朝时辰的规定被更改了,改的还是当初收复的一个小国规矩,大臣们当然是有意见的,但是当时的皇帝无比强势,可以说是说一不二,那个都城小国又是皇后娘娘的娘家,太子也是皇后娘娘所出,推迟时辰后对大臣们来也有好处,所以这个规矩就保留了下来。

  后来今上上位修编大启一统之前的史书,观历朝历代皆是大朝会点卯,于是大朝会的时间就有往前推了一个时辰。

  其实当时修改这一点是有政治因素在里面的,主要是皇帝上位,朝政被几个老臣把持,皇帝气不过就修改了大朝会时间,故意折腾几个拿捏他的老头子,果然已经一辈子习惯太阳出来后才上朝的老头子们哪里适应得了,每日起的比鸡早的生活,很快就出现各种身体。

  皇帝就在那里等着:身体不好就修养呗,至于修养了,什么时候养好了却要他这个皇帝说了算。

  这样一来他即拿回了权力也,不用和几个老臣大动干戈,导致朝廷动荡,可谓完美至极,但是现在却因为这个被裕亲王刺了,顿时心情就不太美好了,不过皇帝没有生气而是当作没听见,淡定的道:“哦……朕差点忘了,永国公是你姑父了。”说话的口气酸酸的,让下面几个皇子肚子里直冒酸水。

  “这是微臣的家事,陛下不必在意。”裕亲王眼皮也没有提一下,完全无视皇帝发青的脸色拱手接着道,“微臣姑父所忧之事大约是微臣的表哥,永国公府世子董湛。”

  “哦?”皇帝深吸一口气,然后又叹口气,尽管有些生气,不过还是应了一声。

  裕亲王也没有说错,那是他的家事,跟他没有关系……

  裕亲王放下手站直了身体转头看了一圈低头默立的大臣们,连几位皇子都没有放过,然后嗤笑一声:“微臣久居京都,自以为见多识广,却未想到有一日还有那事情让微臣大开眼界。”

  裕亲王把董湛在东南沿海小县城里遇到的事情说了一遍,看到皇帝寒了脸色接着道:“小小县城里的乡绅富商,是谁给了他们胆子不把一个国公府的世子放在眼里?知府?知州?又或者是这京都城里的哪位大贵人?”

  “不过这都是小事情,怪只怪永国公府就是一个光头国公,被人看不起也怨不得人。”裕亲王这话一出一众大臣都要哭了,永国公府可是把兵权交给了皇帝才变成光头国公的,现在说这种话不是戳皇帝的肺管子么?

  但是这还没完,就听到裕亲王那张嘴又接着道:“东南沿海一带,普通的海鲜十文钱能买上一筐子,更甚者到了夏天只要给钱,一文两文都有渔民争着抢着把鱼卖给你,为什么?不过是不能保鲜,若是晚上半天等鱼都臭了可能出海一趟就什么都捞不到,那就只能饿死或者卖儿卖女。

  但是我们京都或者说任何一个内地都城,十文钱想买海鲜?给你一片鱼鳍就算大方了。如今百姓有了制冰之法可以将海鲜保存得更好,运送到更远的地方,卖出更好的价钱,生活过得更好,而内地也可以用更低廉的价格购得海鲜,这本来是一个双赢的事情,但就因为一些人的贪得无厌,使原本的好事变得无比艰难。

  渔民如果因此生活不如意,甚至活不下去了,他们会怨恨谁?他们会怨恨破坏他们赚钱的富商乡绅,他们会怨恨不为他们做主的父母官,他们会怨恨派遣这些无品无德官员的陛下!

  陛下派遣他们教化百姓,让百姓富足感恩朝廷,他们却在外面败坏朝廷的名声,败坏陛下的声誉,陛下,没人跟你说过这些吧?他们都把你当成摆设了,这里里外外的朝臣想做什么?诋毁皇室?冒犯天子?这可是大不敬!”

  裕亲王最后三个字说出来,整个大殿出了他和皇帝通通通跪了一地。

  “陛下息怒,臣等冤枉!”大臣们简直要被口没遮拦的裕亲王吓死了。

  “冤枉?那为什么本王送上去的折子到现在都没有回复?”早在永国公拿到信和折子之前,他这里已经从永国公府的嫡长孙董雪晏嘴里知道了消息,也去查探了两天,然后就往上递了折子,而且就挑着时间递到了可能有问题的朝臣手里,用的还不是他的名义,果然折子就石沉大海了。

  他能说他就在这儿等着么?

  “好了!”皇帝一拍案几,“此事稍后再议。”旁边内侍立刻有眼色的上前宣布【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之后朝堂上又处理了几件事情,皇帝才宣布退朝,又把几位信任的大臣留了下来,本来想要留裕亲王,结果人家表示没兴趣和老头子们唠嗑直接走人了。

  皇帝无可奈何,只能让人去看了永国公,恰好永国公刚刚醒来,被人搀着来到了御书房,先是请了罪,然后才拿出折子递了上去。

  董湛的折子可比裕亲王说得含蓄多了,但是这海鲜运输前后的收益却更加具体,也因为有了具体的数字,让皇帝明白这一块到底有多少利益。

  皇帝把折子拍在桌子上发了好大一场火,直把御书房里的几个大臣骂得抬不起头来。

  裕亲王对于自己的行为完全不当一回事情,一脸风轻云淡地出了宫门,之前他在大殿里的声音可以点没有收敛,虽然不说传得多远吧,但是站在大殿外面的也有不少听见了,于是这会儿都在议论纷纷,有那新晋的翰林和外地转来的官员还不怎么认识裕亲王,纷纷打听这位把满朝文武连打带削还啥事都没有的究竟是何方神圣。

  裕亲王的身世并没有什么可以瞒人的,在京都只要做官久一点的,都知道这位皇帝放在心尖尖上的毒舌流氓王爷。

  京都都流传,惹谁不惹裕亲王,连众皇子都见他绕道走,别说别人了。

  这位爷心情不好能去砸了皇帝的御书房,偏偏皇帝还就吃他这一套,谁能奈他何?

  这位王爷事实上是今上的亲生儿子,原本排行十三,应当是十三皇子才是,只是母亲只是一个小宫女,而且生他的时候还难产死了,若是就这样下去,这位恐怕只能长成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小透明皇子。

  但是人运气来了简直挡都挡不住。

  今上在还是皇子时其实过得并不好,并不受先帝宠爱,他自己也知道自家事情,成年后就求先帝带着自己的母亲搬去了封地,本来先帝还活着自己嫔妃怎么可能被带出宫,但是当时还是美人的太后不小心毁了容,于是先帝最后同意了。

  当时一起走的还有今上的妹妹嘉敏公主,谁也不曾想到后来留在京都的皇子们争皇位争得跟乌鸡眼一样,互相栽赃陷害各种作,结果玩脱了,把京都所有的皇子都玩进去了,先帝几乎被气死,然后发现他还有一个成年的好手好脚的皇子。

  于是今上捡了一个大便宜,但是这种便宜岂是好捡的?从封地回京都,一路上简直险象环生,今上倒是全须全尾回了京都,但是嘉敏公主为了救哥哥被捅了一刀,养了好几年一直病歪歪的,后来今上登基为她指了姿容无双的林尚书庶长子为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