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21节(2 / 2)


  二人若非亲非故,联系到昨夜所谈界圭之事,睁只眼闭只眼也就算了。

  自己兄弟之间搞这种猪狗不如的行径,若传出去,当要被天下人笑死。

  应当不会罢?汁琮越想越是觉得不安,须得尽快给耿曙娶妻,从前他还没往这个方面想过,理应不会,太子泷是他亲儿子,与耿曙朝夕相对,也没见过不对劲。

  不会的,不可能。汁琮马上把这念头从脑子里驱逐出去。

  父子二人彼此揣测对方,都带着警惕。

  “你觉得呢?”汁绫风尘仆仆,赶回王都后,肺都要气炸了,来不及喝杯水,便在会议上表达了她的怒火,一定要朝郑国复仇!

  陆冀说:“现在物资短缺,又是一年中最不适合出兵的冬季,铁、粮,都要重新规划,百姓需要重建家园,武英公主……”

  说来说去,说到底只有两个字:没钱。

  “恒儿说得对,”耿曙朗声道,“胜军先胜而后求战,败军先战而后求胜。发起举国大战的功课,实则在战场之外。”

  汁绫有点意外,心道好罢,什么都听他的。自从姜恒回来以后,耿曙就像变了个人一般。但此刻姜恒已证明了他的所有预测,不听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你的意见,也是不可开战。”汁琮说。

  “现在不行,”耿曙说,“打不赢,联军不能出关,他们不熟悉关内的作战方式。”

  汁绫希望调动所有兵马,借着国内的怒火出玉璧关,先把安阳打下来再说,他们现在有三族联军六万人,汁绫手上部队六万人,王都一万御林军,宋邹手头王军两万,共十五万兵力,而梁军常备军只有十万,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可惜耿曙直截了当地拒绝了她。

  她知道吗?知道汁琮杀了她哥哥的事?耿曙心里却在想另一个问题,她与汁琮更亲近,还是与汁琅更亲近?她会不会也是合谋?他回忆与姑妈相处的一点一滴,他相信她不会是这样的人。

  在她的心里,家人是最重要的,这也是耿曙最愿意听她的原因。

  “最好的办法是,”耿曙说,“解甲,保留常备军编制,放风戎人回家。剩下的,来年再说。其实各位自己心里都清楚得很,何必要我说出来呢?”

  姜恒最常用这攻心之计,他清楚争执的源头在于何处,并总是不留情面地指出大家不愿意承认的事实,耿曙也学到了,废话说再多,不如大家说实话节省时间。

  殿内安静,汁琮带着欣赏的目光,看着耿曙。他长大了,他不再冲动,在军方上层一致要求发起复仇战的时候,他仍然头脑清醒,知道不能打,这很难得。

  姜恒鲜少对军队指手画脚,在耿曙身边出谋划策,这也是汁琮得以容忍他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姜恒相信以耿曙的军事才能,不需要自己多嘴也能应对。

  “什么时候复仇?”汁绫说。

  “等到东宫有能力解决郢国的时候,”耿曙朝汁绫说,“我觉得快了。”

  汁绫面对文臣们的劝说,来一个骂一个,陆冀劝和汁绫便道“死的不是你的弟兄”,管魏劝和汁绫便说“没钱出去抢就有啦”。

  最后她还是在自己侄儿面前让步了,她承认耿曙早已青出于蓝,才能更在自己之上,他觉得不能打,就是真的不能打,打了也是白打,因为打不赢就是打不赢。

  “别让我等太久。”汁绫说。

  “不会的,姑姑。”耿曙答道,安抚了除姜恒之外,他最喜欢的这个家人。

  第116章 固城墙

  真正的寒潮来了, 一夜间落雁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士兵们放下武器,成千上万人投入到抢修城墙的工事中去。工寮停产, 修理被毁去的房屋,氐人为雍人送来过冬的粮食与物资,林胡战士们无处可去, 便留下帮助雍人修复城市。

  姜恒在十天内完成了所有的活计,伤势也已大致痊愈。临近冬至的黄昏,太子泷说:“我们出去走走罢, 姜恒。界圭,可以陪我们一会儿吗?”

  界圭拉起斗篷, 遮挡住脸庞,看了眼姜恒。

  姜恒欣然点头,问:“殿下想去哪儿?”

  “看咱们的哥哥,”太子泷答道,“他率军修复城墙, 已有好些天未曾回宫了。

  但太子泷不知道的是,耿曙每天深夜都会回宫, 陪姜恒睡到天蒙蒙亮,又在疲倦中起身,换上铠甲,到城南去, 身先士卒, 顶在寒风之中,与每个士兵一样, 以自身的力量, 拖动砖石, 打下新的地基,修建起牢固的城墙。

  姜恒与太子泷选择了步行,他们穿着朴素,一如城中的平民少年。这是他们的家园、他们的族人。百姓经历了灭顶之灾,却依旧在太子泷的号召下动员了起来,自发地捐钱捐物,腾出片瓦遮头。

  “殿下,”姜恒说,“这就是你的臣民、你的百姓。”

  太子泷走过长街,没有人认得他们,有界圭跟在两人身后,大抵是安全的。

  “他们不是牲畜,”姜恒想了想,提醒道,“不是数字,是有喜怒哀乐、有家人的、活生生的、与你我一样的人。”

  “我懂,”太子泷说,“我都懂,我正在这么做。”

  管魏朝他解释过,父亲为什么要那么做,“家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分封的结果就是像晋廷一般,任由诸侯坐大并分崩离析。

  他们需要更强大、更坚固的朝政体系,将人与土地牢牢维系在国君的身边,他们讨论了许多办法,最终汁琮作出了至为野蛮的选择。但如今姜恒带着王道来了,带着内圣外儒的希望来了,每个人都需要作出改变,而这改变势必会伤筋动骨。

  “恒儿,哥哥有时觉得,自己真的很懦弱。”太子泷忽然说。

  “何出此言?”姜恒笑道,“我倒是觉得,你很鲁莽。”

  太子泷说:“我既懦弱,又鲁莽,什么时候能像你,或者像王兄一样就好了。”

  “那不一样,因为你置身其中,”姜恒指出了最关键的一点,“我们置身事外。”

  太子泷心里好过了不少,唯一会肯定他的,就只有姜恒与耿曙了,从这点上来说,他会将他们视作自己一生的手足。

  “而且比起年初刚见面那天,”姜恒说,“我觉得你可是有气势多了呢。”

  太子泷不禁失笑,姜恒虽然这么说,却是除了耿曙之外,唯二赞同他回援国都的人。

  回想起初春姜恒抵达落雁时,太子泷忽然奇异地发现了一件事,这一年里,自己的心境确实变得不一样了。姜恒的到来仿佛催促着每个人的加速成长,在他的身上有股神奇的力量,不仅他自己,连汁琮、曾嵘、整个朝廷,都在他的胁迫之下,开始自省。

  仿佛一辆慢悠悠的马车,随着一名中原人的到来,刹那加快了速度。姜恒带来了危机,也带来了鞭笞,就像一名监工,哪怕他只是安安静静地站着,王族亦浑身不自在,挺直了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