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60节(1 / 2)





  姜恒说:“应当没人发现过。”

  家里地上有一块木板松动了,底下可以开启,地窖不大,不过五六步见方。但现在想起来,耿曙小时候也不知道家里为什么会有这个地窖,兴许是母亲让人做的,唯恐有一天,父亲行刺失手时,万一有人找上门来,她便可让儿子躲在里头。

  姜恒盘膝坐在地上,想到很久以前,罗宣家里的地窖,他随手玩了两下铜环,决定不去开它。

  “你要看看吗?”耿曙说,“底下都是酒,给爹回家时喝的。他喜欢喝一杯酒,吃一点娘亲手做的小菜,再抱着我,弹琴给我听,哄我睡着。”

  姜恒对父亲极其陌生,但就从耿曙一点一滴的回忆中,渐渐地拼凑起了父亲的形象。

  “真好啊。”姜恒听着耿曙的回忆,就像自己也经历了这些一般,既是羡慕,又充满了遗憾。

  “我……对不起,恒儿。”耿曙忽然醒悟过来,他所回忆的一切,姜恒却从来没有经历过,没有人像聂七与耿渊爱他一般,爱过姜恒,从小到大,他一直生活在孤独之中,哪怕昭夫人予他的爱,在他小时候也无法理解。

  “这有什么的。”姜恒笑道,“下去看看么?想不想喝酒?我去拿上来给你喝。”

  “我去,”耿曙说,“下头很黑,你不知道地方。”

  耿曙拉开铜环,凭借回忆走下去,他几乎没有进过地窖,聂七怕他打翻了藏酒。酒坛子放在架上,已被喝得差不多了,剩下三坛。

  耿曙提起一坛,在旁边摸到了一个铁匣。

  耿曙停下动作,在他的记忆里,童年中似乎没有看到过这东西。

  “当心别摔了。”姜恒朝下说。

  “没事。”耿曙打开铁匣,摸到里头的东西。

  姜恒去简单地打扫了下房间,清出一块地方,走开后耿曙头顶地窖口的微光投了下来。

  耿曙从铁匣里头,摸出了一个小小的油纸包。包里有一块布——对着微弱的阳光看了眼,上面满是斑驳的血迹。

  这是什么?

  布里还包着一封信,十余年前的信,写在一张发脆的纸上。

  耿曙小心地展开它,看见了信件的抬头称呼,乃是“昭儿亲启”,他借着光看了两行字,登时呼吸一窒,现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哥?”姜恒在上面问。

  “我上来了,你让一让。”耿曙说,马上将油纸包收进怀中,手上发着抖。

  姜恒不住打喷嚏,灰尘实在太多了,耿曙提着酒上来,说:“不在这儿喝,去看看我娘罢,我还找到了几个杯子。”

  “好。”姜恒使劲揉了揉鼻子。

  耿曙的脸色明显地变了,他的呼吸急促,但上来时也吸了不少灰尘,顿时打起喷嚏来,两兄弟此起彼伏地打喷嚏,引得姜恒大笑,耿曙不知不觉,眼泪都打出来了,笑得实在控制不住。

  午后,安阳城北,墓地前。

  耿曙斟了三杯酒,一杯洒在聂七的墓前,自己持一杯,与姜恒互敬,两人喝了。

  “这也许是我最后一次回来了,娘。”耿曙说。

  姜恒道:“哥,不会的,咱们还有机会。”

  耿曙想了想,没有接姜恒的话,朝墓碑说:“我找到恒儿了,从今往后,我要好好陪着他。”

  姜恒只觉十分感动,眼眶发红,最后哭了出来。

  他想到那年耿曙是如何抱着母亲的尸身上山来,挖了一块地方,把她用草席裹着,放进土里,填土进去。

  那天安阳一片混乱,不会有人注意到一个上吊的制灯芯的女人。耿曙甚至没有钱请人为她刻墓碑,也不能去收敛父亲的尸体,为她立了一块无字的石碑,权当记号。

  其后,耿渊的尸体被挂在安阳城门上,曝尸三月,在越地的、早已荒废的耿家祖祠被愤怒的郑王夷平,祖先尸骨被鞭尸。

  这一切,都过去了十五年。一个又一个的消息传到浔东,传入姜昭耳中,她始终无动于衷,就像与她毫不相干,将姜恒抚养长大。

  她教他读圣贤书,没有让他恨任何人,哪怕唯一一次提起父亲,也只有淡淡的一句:

  “他活该如此。”

  耿曙伸出一手,搂着姜恒,嘴角带着笑,接下来,他要去做一件很艰难的事,他不知道他们能走多远,前路满是荆棘,较之他们离开浔东那天更为坎坷崎岖。

  但他在这一刻,终于坦然接受了他们的宿命。

  姜恒尚沉浸在十余年前的悲伤之中,耿曙却轻轻道:“恒儿,我有一件事,想告诉你。”

  “什么?”姜恒平静心绪,抬头看着耿曙。

  耿曙想伸手入怀,倏然一道光晃过他的眼睛,耿曙一手下意识地换了动作,握住背后黑剑的剑柄,目光越过姜恒,投向他身后。

  墓地下,一个身上穿着汉人服饰的老者,佝偻肩背,缓慢地走来。

  他的右手中拿着一根手杖,手杖泛着灰黑色,姜恒知道那是什么所制成——死人的脊骨。

  左手则持一把小巧精致的、闪烁银光的利剑,没有剑鞘,方才那道光,正是细剑折射阳光所发出。

  第152章 铁招幡

  姜恒随着耿曙的目光望去, 两人缓缓站了起来。

  老人行将就木,走得也很慢,目标却是他们俩,因为此时的墓地里, 就只有他们。

  他的袍襟上, 绣着一个红色的勾月, 勾月还淌下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