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71节(1 / 2)





  桃花殿中, 夕阳洒落一殿金光,姜太后在阴影里安安静静地坐着。

  “你回来了。”姜太后听见脚步声。

  “是,母后。”汁琮换上王服,走进殿内, “儿子回来了, 祖宗留下的遗愿, 儿子办到了, 如今也仅仅是走出第一步。”

  “我今日身上不好,”姜太后淡淡道,“没有去迎接你,但全城军民待你的欢呼, 我哪怕在深宫里, 也听见了。”

  汁琮来到姜太后身前, 朝母亲躬身行礼。

  他看见姜太后膝上, 搁着一把出鞘的剑, 却不是天月。

  “孩儿们还好么?”姜太后又问。

  汁琮没有回答, 只盯着母亲手中那把剑, 衡量着以这个距离, 姜太后是否骤然出剑, 便能让他死在剑下。

  “汁淼战死。”汁琮轻描淡写地说, “姜恒逃了, 眼下不知道他去了哪一国,正在寻访他的下落。”

  “‘逃’了?”姜太后冷冷道。

  “是。”汁琮答道, “姜恒被郢国策反,出卖了他的兄长,乃至汁淼落在敌人手中,壮烈牺牲。”

  母子二人沉默了很久很久, 姜太后什么也没有说,就像当年汁琮前来,告诉她,汁琅不行了的那天。

  “你哥生前定下的中原大计,”姜太后淡淡道,“最后却是耿渊的儿子为你完成了第一步,也算解铃还须系铃人了。”

  汁琮没有回答,姜太后道:“泷儿是个好孩子,可惜了,本以为他能与他们好好相处,你去看过他么?”

  汁琮答道:“人总有一死,不是这么死,就是那么死,他现在无法接受,但慢慢总能看开的。”

  姜太后淡淡道:“说得是,咱们迟早也要死,不看开又能怎么呢?过来,扶我起来。”

  汁琮没有上前,注视着姜太后严厉的面容,她从他们还小时,便是这么一副面孔,待他严厉,待汁琅更严厉。只有在他们父亲面前,才是温柔的。

  两个孩子里,母亲更爱他的兄长汁琅,汁琮向来很清楚。她生下汁琅后想要个女儿,只是天不如所料,汁琮成为三兄妹里中间那一个,也是最不得宠的那个。就连汁绫都比他更讨母亲欢心。

  “母后既然身体不大好,”汁琮说,“就歇着罢,不要勉强。”

  “我还是能动的。”姜太后将剑放在一旁,淡淡地说,“琮儿,你在想什么?过来,你很久没有与娘说你的心事了。”

  汁琮背上竟不知不觉,已被汗水湿透。

  此刻姜太后手中空空如也,汁琮无法再推托,只能缓步上前,眼睛始终盯着一旁的利剑。

  “卫卓也死了?”姜太后淡淡道。

  “是。”汁琮答道,来到台阶前。姜太后抬起手,汁琮一手背在身后,正在提防,姜太后却把手搭在了汁琮的手背上,起身。

  “怎么死的?”姜太后没有朝儿子动手,问道。

  汁琮说:“与郢军交战时……中流箭而亡。”

  他相信姜太后不知道安阳一战的详情,至少现在,其中的诸多龌龊还未传到她耳中,全靠猜测。既然是猜测,这个时刻,她就不能下手杀自己。

  “那可得好好厚葬。”姜太后朝汁琮说。

  汁琮搀扶着母亲,来到桃花殿外,看着院内绽放的花朵。

  “是。”汁琮定了定神,答道,“三天后,儿子将为汁淼、卫卓二人亲自扶灵,办一场风风光光的丧事。”

  “该南迁了罢,”姜太后又道,“汁家等了这许多年,终于等来了这一天,我见泷儿已与他的门客,在筹备南迁之事了。”

  未等汁琮回答,姜太后又轻轻道:“母后就不去了,你们去罢。”

  “母后……”汁琮欲言又止。

  姜太后面朝晚霞,面容恬静,犹如回到了许多年前,自己仍是少女的时光。

  “嫁给你父王那天,”姜太后说,“落雁就是母后的家,桃花在,他就在,最后这段时光,能在落雁度过,乃是我的心愿。去罢,王陛下,我的儿。只可惜了那俩孩儿。”

  汁琮放开姜太后的手,如得大赦,退后半步,躬身答道:“是。”继而不再多言,匆匆退走。

  姜太后在落日与晚霞中站着,犹如雕塑。许久后,界圭从树后转出,握着已出鞘的天月剑。

  “我下不了手。”姜太后沉声道。

  界圭说:“他很聪明,知道有刺客藏身树后。”

  姜太后叹了口气,界圭非但没有责备姜太后,反而道:“人之常情。”

  “交给炆儿罢,”姜太后长叹一声,“若他仍愿意归来。你去看看汁泷。”

  界圭点头,退后半步,继而转身走向东宫。

  “想去哪儿?”界圭在太子泷面前,语气难得温柔了一次。

  太子泷背着一个包袱,面朝外头的侍卫,站在界圭身前,犹如窥见了希望。

  界圭走过,随手取走太子泷的包袱,扔在榻畔,说道:“他俩还活着,我只能告诉你这些。”

  太子泷听到这话时,顿时失去了所有的力气。

  “你该早说。”太子泷道。

  太子泷面朝界圭,总觉得摸不清他的心思,从小时候起,他就有点怕界圭,毕竟容貌全毁之人,对一个小孩儿来说,太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