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85节(1 / 2)





  汁琮数年前在玉璧关遇刺亦满城风雨,人心惶惶,但他很快就好起来了,这一次说不定也如此。

  耿曙护送马车,秘密进入安阳宫中,别宫建在山腰上,姜恒坚持徒步上去,一路走得有点气喘,只不知当初的毕颉每天在这王宫外爬上爬下,是不是也一般的疲惫?

  太子泷被勒令闭门思过,如今闭门令已解除,耿曙没有召集群臣,让太子泷先见了父亲一面。

  太子泷先是见耿曙与姜恒,先分别抱住了两人,再紧紧抱着耿曙不放。

  “你们都活着,”太子泷噙着泪,颤声道,“当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姜恒观察太子泷,发现他比以前更成熟了一点,每一次分开后再见面,他都觉得太子泷在不断地成长。

  姜恒叹了口气,与太子泷在殿内拥抱,那一抱,胜似千言万语。

  太子泷低声道:“没事了,都回来了,都回来了……”

  耿曙的眼神却十分复杂,姜恒越过太子泷肩头,与耿曙对视,继而拍了拍太子泷的背,示意好了,结束了。

  “去看看父王吧。”耿曙示意道。

  太子泷来到榻前,看了眼汁琮,便悲伤不胜,大哭起来,他坐在榻畔,紧紧握着汁琮的手,汁琮听到儿子的哭声,从昏睡中醒来,被他握住手,手指却无法动弹。

  紧接着,殿内一片寂静,只有太子泷的哭声。姜恒与耿曙分开坐下,听到殿外通传:管相、陆相求见。

  管魏拄着杖,得知雍王遇刺,匆忙从落雁赶来,一夜间老了不少,头发已全白。

  陆冀也从浔水回来了,带着疑惑打量姜恒,没有多问。两人先是检视了汁琮伤势,那一刻汁琮张了张嘴,仿佛有什么话想说,却被封住了声音。

  “太后正在赶来的路上,”管魏说,“明日傍晚前想必能到。”

  “太后身上有伤,”姜恒答道,“不该这么长途跋涉。”

  “她就剩下这么一个儿子,如今也要死了,”管魏依旧是那温和的声音,说道,“总归要来见一面的。”

  陆冀先前已得军报,又详细调查过,他的疑惑较之汁绫更甚,但眼下并非追责的时候,何况没有证据,也追不到什么责。

  太子泷渐敛了哭声,管魏又朝太子泷道:“殿下,千万节哀,不可过恸,接下来,才是我大雍生死存亡之际。”

  管魏说着这话,却望向姜恒与耿曙。

  “我会稳住国内,”耿曙认真道,“朝中就交给你们了,两位相国。”

  管魏本已决定在落雁陪伴姜太后养老,此时不得不来,只要他与陆冀相信他们,雍国的局面就能暂时维持一段时间。

  太子泷勉力点头,汁琮实在杀了太多人,入关之后他足足杀了近十万人,犹如狂性大发,谁的话也不听。

  他的杀戮行为,在这半年中一直被朝臣所反对。就在征讨郑国前,父子二人还闹得极不愉快,导致太子泷被勒令面壁,汁琮自信满满,只待自己得胜归来,证明了他的英明决断,再让儿子低头。

  而太子泷最担心的,终于发生了,父亲受着这比死更甚的痛苦,

  陆冀想了想,说:“等待太后归来再行商议罢,关键是延请名医,说不定还有救。”

  “说不定还有救”出卖了陆冀真实的想法,这么说的人,大抵都知道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救”。

  中原的名医在连年战乱之中已不知去向,姜恒只记得一个公孙武,公孙武如今也下落不明,他与郑人交好,就算找到,陆冀也不敢让他来试。

  连日里,他们只能派人回落雁,但于雍国而言,医堂掌握在官府手中,大多是军医,大夫们来来去去,出进安阳王宫多日,最后结论都只有一个:

  竹签不能拔出,熬日子罢,熬多久算多久。

  于是汁琮便活生生地被钉着喉咙,躺在王榻上苟延残喘,那根竹签渗透了血,已变成紫黑色。太子泷小心地以芦管喂给他少许水,润一润父亲的喉咙,汁琮就连吞咽都困难,人一天一天地消瘦下去。

  “你依旧回东宫罢。”耿曙朝姜恒说。

  太子泷回过神,说:“尚有许多事要做,恒儿回来就好了。”

  说着,太子泷摘下玉玦,递给姜恒,说:“你可用玉玦,暂领东宫。”

  耿曙注视玉玦,姜恒却没有收,说:“本来就是我该做的。”

  “收下。”耿曙说。

  姜恒执意不收,起身离席,前去接管东宫诸多政务,替太子泷暂时行使储君之责。耿曙则陪伴在正殿内,依旧与太子泷在一处,免得汁琮临死前不受控制,说了什么不该说的。

  耿曙的目的很明确,汁琮一旦要杀姜恒,就是他的敌人,他的信念支撑着他的无情,有时甚至令姜恒有点震惊,耿曙要跟到最后,确认汁琮彻底死了为止。

  “你该接过玉玦,”界圭在阴影中现身,跟上了姜恒,说,“刚才是很好的机会。”

  姜恒看了界圭一眼,说:“没有它,我就不是我了吗?”

  界圭说:“你就像你爹一般的固执。”

  姜恒问:“哪个爹?”

  界圭一笑。姜恒迈进东宫,一众年轻官员正在等候——太子面壁思过这段时间里,他们在安阳东宫处理国内政事,日子当真过得如履薄冰。

  缘因汁琮淫威日盛,他们必须揣摩雍王意图以制定政务,稍有不慎,便将直面汁琮的怒火,引来杀身之祸。

  姜恒扫了一眼,见落雁的班底几乎都来了,曾嵘、周游等人,及一众青年,俱是当年变法时便在东宫的门客。如今已各领官职,为太子泷继位而等待这必将到来的过渡。

  “姜大人,”曾嵘抬头道,“你终于回来了,还想着什么时候能见上一面。”

  “终于回来了。”姜恒说道,“大伙儿还好罢?少了这么多人?”

  “空着的案上,”曾嵘说,“就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