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零七章玉米粥(2 / 2)


  谢瑜扬回来后她就让人多摘了几根玉米回来,还告诉人把玉米杆也砍下来,分给庄子里的小孩子。玉米杆嫩的时候也是甜丝丝的,林雨时小时候就这么吃过。

  这个时代,糖很是难得,因此大多数人家是很少吃甜食的。庄子里的孩子就更是难得吃一些甜的,林雨时提前吃的玉米,都是连着杆子一并砍了,玉米杆就给小孩子们解馋。

  一开始,小孩子们还不知道怎么吃,林雨时就干脆咬了一根给他们做示范。有时候,她在庄子里闲逛,手里也会拿着一根玉米杆啃着吃。

  庄子里的人有样学样,很快这就成了一个老少都喜欢的吃食了。

  谢瑜扬吃了一顿玉米宴,晚上就抱着娇妻死活不愿意松手。林雨时如今简直是怕了“小别胜新婚”这句话了,一开始还热情似火后面就不断求饶了。

  等到两人睡下的时候天边都隐隐有些发亮了。

  这次谢瑜扬不用赶着回梧州给侯尚俞述职,他能一直待到各家各户的玉米都收了才回去。下次视察也只需要到玉米开始收获的时候就可以了。

  这等于是放了一个挺长的带薪假期。

  谢瑜扬陪着林雨时在庄子里悠闲度日,避暑避得可谓是十分舒爽了。而京城此时却愈发紧张起来,今上以高龄喜添麟儿,原本病怏怏的身体竟然突然就好了起来。而这段时间里在京城里兴风作浪的人,好日子也算是到头了。

  谢瑜扬这些日子几乎每日都能收到从京中送来的信件,虽然晚了些时候可还是把京中的情况摸了个大概。他也几乎每日都要写信,有时候一两封,有时候甚至更多。

  他写信的时候,林雨时就下厨给他做些夜宵,两个人吃了夜宵偶尔还会秉烛夜游在院子里转两圈消消食。

  日子看似闲散,然而该处理的事情也要处理,该保持的来往也要保持。若不是路途遥远,谢瑜扬甚至还想让京中送些嫩玉米呢。

  玉米皇上有大用,虽然京中种的人更多,可想吃些嫩玉米也更难一些。

  不过不能送玉米,倒是可以送些火锅底料,制好的火锅底料凝结成一块块,切好之后再用纸张包裹起来放好,倒是能放上很长一段时间。

  谢瑜扬考虑着,等天气凉快了就开始送火锅底料。

  他把这个打算跟林雨时说了,林雨时想了想道:“那这一批到时候我就亲自做。”

  谢瑜扬就拉着她的手说:“让巧雨去做,这不是什么小数目,你别累着了。”林雨时只笑了笑,道:“回头我也给于嫣和公主殿下送些去。”

  她朋友不多,此时能想起来的也不过是义母孙氏和于嫣了。

  玉米是在天气最热的那几天收的,收的时候玉米外面一层皮已经发黄了。摘下的玉米堆成一堆堆的小山,到了晚上不管大人小孩都在玉米堆旁扒玉米,去掉一半的外皮,余下的叶子就如同编辫子一样把玉米都编在一起,不一会儿就是二三十个一串的玉米。

  串好的玉米就被整整齐齐晒在了麦场,等晒干透了,再把玉米粒剥下来,然后摊在麦场里再晒上几天,等玉米彻底干燥容易存放了,这玉米才算是弄好了。

  而地里的玉米杆,还有去了玉米的玉米芯就是上好的燃料,各家各户把这些东西也都晒得干透,然后收起来冬日里烧火取暖用。

  地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各家各户把积攒的草木灰拌上发酵过的粪撒在地里,重新把地翻了一边缓一缓等天气合适就能种冬小麦了。

  晒干的玉米粒,林雨时立刻就叫人把石磨冲洗干净,然后磨了玉米渣,然后又过了一遍筛,把一半磨得更细一些,做成玉米面。

  当天晚上她就用玉米面做了玉米脆饼和窝窝头,玉米渣也煮了粘稠的玉米粥,不管是拌糖还是做咸卤拌着吃味道都好极了。

  玉米香味醇厚,加上林雨时这玉米原本就不是算在梧州的份额里的,她如何处理都好。当天晚上,整个庄子里都是玉米粥的香味。

  只可惜,庄子里玉米收得差不多的时候谢瑜扬就又开始了巡查,至今没回来,赶不上今年最新鲜的第一波玉米粥了。

  林雨时连着吃了三天的玉米粥,不管是配着咸菜,还是凉拌菜,又或者是小炒,甚至是炒辣椒,都能吃下一大碗。

  连着吃了三天,她才算是腻了,决定换换口味。

  当天下午,她就又提着水桶去小池塘边去钓鱼了。

  又慢慢长了一个多月,池塘里巴掌大的小鱼如今也大了不少。也没白费了林雨时三不五时地往里面撒些麦麸之类的东西喂它们。

  林雨时看着一条鱼有个三四两满意极了,觉得等到过年的时候这鱼就足够吃了。

  她一下午钓了六七条上来,全部都是四两往上的大鱼,再小些的就被她给重新扔回池塘里了。这池塘里的鱼平日只有她想起来会来钓,庄子里的人是不会动的,因此鱼都有些傻,林雨时有时候都懒得拉杆,等鱼把鱼饵吃了之后就再挂鱼饵。

  她是消遣过日子的,偏偏因为玉米要丰收的缘故这么悠闲的日子也一下子就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