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红楼之珠玉_74(1 / 2)





  却说这刑部尚书高文铭较了这刑部侍郎却是老辣干练太多,数十年宦海生涯何事未见,对了这官场诸人诸象无所不知。此番前往圣上跟前接旨受理此案,他心下是极其无奈,忐忑难安,暗地里冷汗已淋了一身。彼时刚一闻知代理步兵统领被刺之事之时便知此事必有内|幕,其间隐情关系重大,与其说接手这等案子是怕查不出真相毋宁说是不敢深查。遂此番刑部虽离皇宫不远,然仍是行了这大半个时辰方到。待入了部,先行令手下长班倒茶,随意招来几名书吏询问部中可有新添的差事,书吏答了,将些卷宗呈递上来。那郭应霖接下不过随意翻阅一阵,便又将之撂在一旁不动了。一旁高文铭见状心下直嗔唤“您老手边那现成的大案子不理,却偏生询问这等无关紧要之事,却是意欲何为”。

  此番那高文铭终是等不及,方对郭应霖请示道:“郭大人,可否传令步兵统领衙门,命将人犯押赴刑部审讯。”

  郭应霖闻言首肯。

  与此同时,步兵统领衙门中,那重伤的黄元善在榻上辗转疼痛了一夜,数名太医围着救治,仍是无力回天,到了第二日便也呜呼哀哉。然似是自知死期临近,黄元善仍是勉力开口,口授遗疏,令子代为记录,之后上书朝廷。随后更是告诫榻边淌眼抹泪的一干家人道曰:“之后千万莫要追究复仇,忍气吞声,自保为上。”

  将刺客押赴刑部已是两个时辰之后之事,随后主审三人并了刑部其余官吏一道开堂会审,此番刺客对了行刺之举供认不讳,自谓自己乃是河南人,名左隽。待问及其行刺因由,则百般狡赖,坚不吐实。堂上郭应霖并了穆莳见状皆未多言,惟令一旁书吏将钦犯所言如实记下。一旁高文铭却是怒不可遏,只道是此贼“奸滑异常,不用重典严刑难以令其就范”,随后命衙吏将那左隽杖责一番。不料只两板子下去,那左隽已是哭爹喊妈,直装作重伤难支之状,口中只道“此番只为求速死”。座上郭应霖见状忙不迭命衙吏停下行刑,担忧这衙吏中人行刑之时若是有人别有用心,为将人犯灭口而下了死手,将人犯刑死了,届时圣上怪罪下来,自己这一刑部尚书当是首当其冲、脱不了干系。遂之后审讯便皆不准动刑,惟将那惊堂木拍得震天响,将人犯呵斥一阵。

  待此番打了两板子之后,这左隽倒也开口陈述自己与那黄元善之间的恩怨。道是自己与黄元善本是同乡,那黄元善家贫,自己见他是个人才,遂卖田典器为其筹了银子,送他前往省城赶考。黄元善得了进士之后,进京任职,先是得入东宫跟随太子办事。待太子殿下继任大宝,黄元善方派了京官,做了顺天府尹。自己闻知老乡发达,便携了老婆凑钱进京投奔。不料待见到黄元善之时,黄元善不仅不念昔日之情,且渔色于友,见自己妻子年轻貌美,便见色忘义,将自己妻子霸占,又以滋事并非法开办小押行为由将自己罚出京来。如今是人才两空,自己连个落脚之处皆无,气之不过,心下便萌生复仇之意。辗转于京畿附近住下,寻找复仇之机。

  却说这左隽将那昔日恩怨讲得是精彩纷呈,引人入胜,堪比天桥说书人。然堂上倾听并记录的各位官员则无不冷汗直冒,难以下笔。可知这左隽所言非同小可,所道之事可谓是那代理统领黄元善的旧日丑事。然众所周知,黄元善自入职东宫伊始,便是当今圣上心腹,圣上颇为器重。如今若是将这黄元善丑事公之于众,不仅黄元善晚节不保,且圣上亦是面上无光。兼了这等旧事亦属私密隐闻,知晓后保不定引火烧身,遂在场官员皆不敢记录在案。

  当日审问结束,审问官员自是问不出甚像样的结论,只得先行散去。不料大理寺卿穆莳回府之时竟从马上摔下,当即摔伤了腿,无法行走,为证明自己伤势属实,穆莳命家人请来太医,命太医确诊。随后方持了太医所写脉案药方向圣上并吏部告假,道是伤势过重,无力行走,惟有坐卧家中。景治帝不得已只得批准。随后又命人传召刑部右侍郎炎煜,询问其伤势可有大愈,正可接手黄元善之案,奈何传旨官吏回报曰南安王仍卧床将养。此番相隔不过半月,半月前,刑部正复审周家椽之案,彼时无论这大理寺卿还是刑部侍郎,无不雷厉风行地调查审讯周氏之案,却在半月后的黄元善之案中双双百般推诿,撇清关系,不得不令人生疑。念及于此,景治帝不禁暗地里寒毛直竖。随后又加派大理寺少卿作为第三名主审。

  几日后,迫于当今一日一道圣谕地催促询问审案进展,刑部尚书郭应霖终于上奏景治帝曰:“……行刺之凶犯,始则一味混供,迨昼夜研鞫,据供系河南人,名左隽,直认行刺不讳,而讯其行刺之由,尚属支离狡诈……”

  却说景治帝见罢这等结果大为震怒,道是刑部审讯刺客已逾多日,却惟审出这等结果,实属昏聩无能、敷衍了事。随即景治帝连发四道圣旨,第一道圣旨指示郭应霖曰:“步兵统领衙署重地,竟有凶犯胆敢持刀行刺,实属情同叛逆,亟须严刑讯究。”第二道圣旨指示郭应霖:“务必得到真相,严厉惩办凶手。”第三道圣旨指示郭应霖曰:“此案审讯重点:首先需审清行刺原因,其次务必审清行刺的幕后主使。”第四道则是一道密旨,暗中指示代理步兵统领的右翼尉曰:“务必注重巡捕各营动向,防止营中士兵生变;且千万加强京中治安。”

  此番除却景治帝不满之外,刑部侍郎高文铭亦是大为不忿,接旨审案之初便知长官故意拖沓延误,浑不上心。只道是以这般办事态度,如何能查出真相?如此行事,少不得耽误妨碍自己查出真相,愧对于自己“铁面无私”之称。

  除此之外,还有那不满之人,正是黄元善的亲信左翼尉寅康。话说此人正是当初黄元善在东宫当值之时的同僚,有同派系之谊。遂此番待黄元善任代理步兵统领之职后,便也提拔保举寅康入职步兵统领衙门之中,做了自己手下之左膀右臂。正值他二人权力到手,坐拥高位之时,不料黄元善偏遇刺客行刺之事,生生将自己仕途飞升之景截断于半途之中,怎不令了寅康心下不甘。遂寅康待朝廷下达彻查此案之旨后,忙不迭私下前往刑部求见刑部尚书,请求加入审讯团队,只道是自己乃黄元善下属,其遇害遭冤,若无法亲眼得见幕后凶手绳之以法,定无法服众。此番郭应霖怕招致非议,遂只得允其之请。而郭应霖并了高文铭亦曾单独与寅康密谈,打听黄元善履历品行诸事,那寅康自是大赞黄元善乃是清官,而那左隽所道之言纯属任意污蔑之语,全无可信之处。然此次密谈具体所言何事,无论是郭、高二人抑或那寅康,皆未留下只言片语的记录。

  而待与寅康密谈之后,郭应霖所思所想尚且不得而知,高文铭却是愈发相信刺客左隽背后,是大有隐情。然如此一来却亦令高文铭越发疑惑,若此事当真并非是那左隽自己所言是私怨报复,这样一场精心筹划之局,真正欲对付之人,只怕便不仅仅是这一区区的代理步兵统领了。念及于此,高文铭不禁打了个寒颤。

  正是在景治帝发下四道圣旨指示郭应霖并右翼尉之后两日,景治帝再度下旨加派顺天府尹并通州知州一道参与审讯左隽,严令务必查出行刺幕后之因。至此,此事的审讯官员已近十人。

  ?

  ☆、第七十三回 朝堂风云虎兕相斗(五)

  ?  自从景治帝下旨批示后,这主审的郭应霖便借口步兵统领五皇子尚未接手此案,需待其前来一并商议。此番惟需慢慢熬审人犯,千万不可操之过急。然话虽如此说,这郭应霖实则全无动静,虽对上回报曰日日熬夜审讯,实则不过隔三差五地提审左隽询问几句,甚至问到狱中伙食如何,这左隽每隔数日竟能吃上肉食。遂此番审讯官员虽多,然审讯仍然毫无进展。与此同时,巡捕五营则因之前两场争斗尚未处理,此番又逢代理统领遇刺,寻隙哗变之事屡有发生,闹得京师是人心惶惶。

  期间尚有些许官员见此事没有个分晓,恐因之引发事端,便欲五皇子即刻回任步兵统领之职,接手黄元善遇刺事件。遂前往五王府拜见,不料皆为五皇子拒之门外,概不面见。有人甚至念起尚在五王府中担任典仪的贾珠,亦欲寻了贾珠打探,贾珠只觉不堪其扰。五皇子闻知后便命贾珠于此事事了之前身居五王府,暂时毋回荣府。贾珠闻令无法,只得遣了千霰携了自己亲笔信回府,代自己向府中老太太太太请安,又简单收拾几件行李携了前来。将信交与煦玉,令煦玉莫生别扭,他离府期间需好生照料自己。

  而五皇子进宫侍奉贵太妃痊愈后,仍日日深居王府,一味推迟回任原职并审讯人犯。惟在王府之中寻了那戏班听戏唱曲,又命一众说。期间皆令贾珠作陪,与之一道评论优劣好坏。某一日,府中正唱一出“孙行者大闹天宫”,五皇子转头对身侧坐着的贾珠说道:“若是钦思尚在,正可令钦思上台扮那武生,他常言自己是生旦不拘……”

  贾珠则道:“若说钦思,他确也颇具身手。然他素昔擅长闺门旦,以缠绵悱恻、娇柔婉妙见长,若是扮生,便已稍逊一筹,亦惟有扮那小生。若是武生,只怕白费了他那一股子缠绵劲儿。”

  五皇子闻言颔首:“此言亦是在理。”随后又道,“若非如今北静王为圣上禁足,本王倒可邀其前来一道听戏。”

  贾珠附和道:“殿下英明,北静王颇精戏曲诸事,与下官等乃是云泥之别,下官不过略知皮毛耳。”

  此番五皇子又道,却是转了个话题:“据闻你在城南有一家酒楼,酒搂中亦有戏台?……”

  贾珠听罢只得据实以告:“正是,酒楼名汇星楼,老板姓千,下官惟注资入股。不知殿下之意是……”

  五皇子则道:“如此甚好,正可借此地一用。本王欲前往听戏,想必较起这深府别院,更是别具一番风情。”

  贾珠闻言尚未询问五皇子到底欲行何事,心下已忽地得了主意,遂开口对五皇子说道:“殿下所言甚是,不过下官之酒楼无名无分,只怕在京中无甚名气,知晓之人不多……”

  五皇子听罢此言便知贾珠话里有话,嘴角随即掠出一缕轻笑对曰:“你有话直说便是。”

  贾珠遂道:“依下官之意,殿下听戏之事非同小可,下官只恐酒楼声名稍欠,不堪担此重任。若是此番能先借助一番殿下威名,令酒楼得以造势宣传,彼时方不惧此事不能引起轰动……”却说贾珠自知自家虽为这京里的官宦贵胄之家,然到底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仍有那较贾府更为权势滔天之人,能压制己家。便如上回忠顺王世子大闹趣园一事,只道是自己若无法寻得有权有势之人相护,若有朝一日贾府当真为抄家治罪,自己这两处苦心经营的酒楼并庄园好歹想个法子保全方是。如今五皇子既主动提出欲借用自己的汇星楼,何不顺势借助他的威名一回,作了自己酒楼的“代言人”,如此岂非是那最好的宣传广告。念及于此,贾珠方才接着道,“……在下以为若是能请殿下驾临汇星楼听戏,再题诗作表,令世人得以瞻仰殿下珠玉,便也不惧京中之人不前来听戏……”

  五皇子听罢对于贾珠言下真实目的倒也猜到几分,然亦是一笑而过,并未反对,命贾珠并了府中诸人前往准备一番,随即便率领一干王府随从乘辇前往汇星楼。

  此番贾珠先行前往汇星楼,率领戏班并了王府侍卫前往汇星楼清场。正在汇星楼饮宴用餐之人见罢这等场面,皆惧与官吏贵胄冲突,遂纷纷结账而去。此番人虽去了,然关注这汇星楼出了何事之心却是有增无减。贾珠见状暗地里欣喜非常,只道是自己此举无异于对汇星楼进行炒作造势,而这往往是迎来关注与上门生意的关键一环。

  这边正将楼上楼下的客人驱除,贾珠又遣人购置宣纸屏风之类可供题写之物,便连楼中供职此处的小二亦千挑万选,惟选了五名小二并了千霜允许在堂中伺候,其余惟许留待厨房中帮忙。随后千霜又凑近贾珠说道:“此番大少爷亦领了一干官员前来,现下正在格竹厅,大爷道是如何是好?”

  贾珠闻言迟疑道:“论理此番楼中所有客人皆需回避,然既是大少爷请来的,又是朝中官员,这般当了寻常客人对待,难免招致众怨。何况便是王爷,亦不愿如此逞那官威‘欺行霸市’……不若这般,便请这几位同僚先行移步楼上宝香堂,待我禀明王爷,抑或王爷允他几人一道听戏也犹未可知。”

  言毕贾珠方往了格竹厅招呼,此番煦玉正领着一干同科集会唱和,乍见贾珠出现,亦是始料未及。贾珠先与众人招呼一阵,方唤了煦玉借一步说话。此番珠玉二人已是分别多日,遽尔重逢,自是惊喜万分。情不自禁地拥吻一回,竟是难舍难分。随后煦玉揽着贾珠坐下,询问贾珠何以出现在汇星楼中。

  贾珠答:“此番五王爷欲驾临汇星楼听戏,遣了我来准备一番……”

  煦玉闻罢原是五皇子之令并五皇子驾临听戏之事,心下便不自在,贾珠见状少不得劝说一回,道是此乃自己分内之职,自己亦是无法。然此番能借王爷之名宣传,对了汇星楼的生意,乃是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他二人并肩交谈一阵,随即便前往格竹厅中向其间众人解释一番,其中众人闻见此番乃是五皇子听戏,哪有不去逢迎巴结之理?无有不心下暗自窃喜、渴盼非常的。

  两个时辰后,在汇星楼二楼大厅搭建戏台,安置坐席毕,又将格竹厅做了歇息饮茶之处。便见五皇子仪仗并了轿辇出现在长街尽头。贾珠自是率领众人在楼前迎接,五皇子出轿,正好目见除却贾珠并了王府一干人之外,尚有煦玉并其余官员在场。贾珠忙上前解释一番,煦玉并其余官员又前来参见,五皇子将众官员扫视一番,先行对为首的煦玉笑道:“此番看来,林大人已是大愈了。”煦玉只得答是。随后五皇子又道:“众卿既在此处,不若便随本王一道听戏。”众官员躬身答是。

  随后一行人入了汇星楼,在戏台前落了座,此番唱的是两出热闹戏文“黄伯央大摆阴魂阵”与“姜子牙斩将封神”,倏忽间只见台上神鬼乱出,群魔乱舞,耳畔是锣鼓喧天,好不热闹,器乐喊叫声从楼中传出老远。席间众陪同官员无论是真心实意抑或敷衍强装,皆作出一副听得津津有味之状,惟有煦玉素来不喜那热闹戏文,遂面上倒也一副兴趣缺缺的模样,将手中撰扇摇得分外漫不经心。待这两出戏唱罢,贾珠方命人取来纸笔,亲手展纸研墨,伺候五皇子题了字句,随后便命人制成匾额,悬于汇星楼正门内大堂之中。心下只道是有此镇店之宝,今后看谁有那胆子敢砸场子。

  附近居民因碍于王府亲卫驻守于汇星楼周遭而无法靠近,然汇星楼近旁的街巷中所住居民无不知晓王爷在此听戏之事,一时间此事被传得人尽皆知。

  与此同时,在京师城外一家不起眼的仅供行人歇脚饮茶的小茶铺中,亦搭起简易的小型戏台唱戏。这茶铺掌柜姓王,客人皆称其老王,老实憨厚。京里五皇子正于汇星楼听戏,这小茶铺里亦正唱戏。却说此乃这城郊茶铺第一次搭台唱戏,由此今日来这里喝茶歇脚之人络绎不绝,几近人满为患。这唱戏的戏班并非京中的名班联锦班、十龄班,乃是一四方游历巡演的戏班,今日正好途径京城,遂借了老王的茶铺演出一场,戏名为“惩奸除恶”,讲述义士左二杀死渔色负友的奸臣黄三复仇的故事。这茶铺中所唱这出小戏被人们与不日前京师发生的刺黄大案联系起来,兼了与五皇子在京中汇星楼听戏的传闻真真假假混合在一处,很快传遍整个京师。一时之间,这左隽刺杀黄元善复仇之事便成为京城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

  却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些民间传闻亦多多少少流入禁宫的景治帝耳中。景治帝只觉这黄元善被刺事件的背后,有一双看不见的大手,正暗中操控着整个事件,且此事件正向着看不见的方向发展。念及于此,景治帝只觉身上被冷汗湿透的龙袍泛出阵阵凉意。随后,景治帝忙不迭写下诏书,将郭应霖狠命斥责一通,直言郭应霖办事无能、敷衍了事,严令郭应霖严刑彻查:“左隽行刺统领一案,断非该犯一人逞忿行凶,必应彻底研鞫,严究主使,尽法惩办。现审情形若何?郭应霖此次摺内并未提及。前已明降谕旨,令稌麟驰赴刑部会同审办。郭应霖亦当督饬其余诸官,详细审讯,务得确供,不得以等候现任步兵统领为辞,稍形松懈,此事案情重大,断不准存化大为小之心,希图草率了事也。”

  与此同时,刑部侍郎高文铭并左翼尉寅康二人严词请求将人犯左隽严刑讯究,却仍为郭应霖拒绝,郭应霖道曰:“案情重大,不便徒事刑求。偿未正典刑而庾死,谁负其咎?”遂他二人无法,只得将左隽妻儿从河南擒来,当着左隽之面严刑拷打一番。然那左隽宛如铁了心一般,将头转向一旁,对跟前亲人惨状不闻不问,仍坚不吐实。见仍是审不出任何有价值之事,众官员只得放弃,暂且将左隽押回大牢。这边,因景治帝连番催促审讯结果,郭应霖赖之不过,首次上书拟定左隽罪名的奏折,择了三条貌似可信实则漏洞百出的行刺因由:首先,阿速部落南下侵扰我中原期间,左隽之友曾与反贼勾结,作为反贼内应而为当时正任顺天府尹的黄元善抓捕;其次,左隽之妻与人诱逃,左隽企图向府尹黄元善拦舆控告,被拒;再次,左隽所开办之小押行被黄元善出示禁止,致使本利俱亏。此三事令左隽对黄元善怀恨在心,遂此番趁黄元善出任代理步兵统领例行阅射之时,将其刺杀。又称“再三质讯,矢口不移其供,无另有主使各情,尚属可信”。

  此奏折传至景治帝手中之时,景治帝阅毕,龙颜大怒,只道是黄元善乃京中大臣,其突遭事变,案情重大,何以竟用“尚属可信”四字,可见其间尚有不实不信之处。待批示完奏折,景治帝方悒悒然命人备辇,前往太上皇宫中请安。

  ?

  ☆、第七十三回 朝堂风云虎兕相斗(六)

  ?  此番景治帝前往太上皇所居宫殿,并非往昔晨昏定省之时。入了大殿,只见殿中宫娥往来穿梭,正收拾案上茶盏诸物,景治帝礼毕方开口询问座上景昌帝道:“父皇,方才可是有人来过?”

  景昌帝答:“方才正是麟儿前来请安,现下已往贵太妃宫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