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3章





  刘长冶见状,当下也不敢再多耽搁,在深吸一口气后,忙是低首开口道:“姜国占据梁宋六载,这六载也是为姜国发展最为迅猛之时。”

  “但……”刘长冶顿了顿,语气中也带上一股似为叹服又似为鄙夷的莫名之意,再是道:“姜国却不是周遭诸国中,发展最快最为迅猛的一国。”

  “惟因在姜国之上,还有鲁国。”

  “鲁国?”张无伤紧皱着眉,语气中也多了一抹质疑,再又问道:“可是先前为陈国属国的鲁国?”

  “正是此国,”刘长冶点点头,没有反驳张无伤所言。

  但这也张无伤眼中不解之色大炽,就连声音也较之先前要高出数倍不止,“这怎么可能!”

  “要知鲁国向来为陈国欺压,国力势弱不说,就连有生力量也有且仅有当初为我国,于梁宋嵇陵峡所覆灭的那一支。”

  “在此情况下,莫说鲁国还能否飞速成长,光是能抵御住陈国进犯,维持本身不倒,就已是极为幸运。”

  “所以,”张无伤抬手抵住一侧桌角,在深吸一口气后,方再是道:“鲁国怎可能在短短六年内,成长速度跃居我等之上,又怎可能成为我等平视乃至高看的敌手!”

  “惟因鲁国非天助之,而为人助之。”刘长冶叹了口气,面上也闪过一抹愤愤之色。

  “月余前,姜皇曾与国师言说,今下姜国虽未将梁宋消化完全,但也已站稳脚跟,而周遭五国虽仍在封国,但六载已过,五国国力也当恢复大半,此刻若不加扼制,待五国全数恢复过来,亦或是恢复大半,那于姜国而言,便是为一大祸事。”

  “毕竟当初五国受此重创,皆为姜国一手促成,而今五国国力一旦恢复,必会联手进攻姜国。”

  “所以为防五国联手,加之扩张地盘,以持续增强本国实力,所以陛下便提议提前启兵,以先五国一步,将五国攻陷。”

  “国师对此,也未做反对。”

  “是以在半月之前,陛下与国师定下初步征战之地,而此地正是为侵入梁宋的第一国,鲁国。”

  “至于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鲁国最为弱小,最易攻破,另一方面也是因鲁国背靠平南草原,是为南部诸国与北境诸国所联系的节点所在。”

  “一旦姜国占据此地,则远可交集北境,近可阻断陈国进取之路,当是为两全之利。”

  “所以在留下五成兵力留守姜国及梁宋后,陛下便命镇南大将军出兵攻伐鲁国。”

  “可谁曾想,原本为众人视为捞获功勋的破鲁一战,最终却是以惨败收场。”

  “而源头,正是为鲁国不知何时培养出了一大批精锐兵士,甚至其战力之强,还要远胜往昔的陈、赵二国兵士。”

  “镇南大将军也正因判断失利,以致所携重兵十去其三。”

  “陛下也因此震怒,于朝议大会之上,先是撤除镇南大将军领军之衔,之后又放言欲要御驾亲征。”

  “而之于前者,群臣无人反驳,但后者一众百官却是吵了整整两日,其意皆为陛下万金之躯,实不该远赴战场。”

  “弟子……”说到这,刘长冶也低低叹了口气,“弟子原先以为百官已劝住陛下,可现下看来,陛下仍是要一意孤行。”

  听到刘长冶的这番话,张无伤方才恼怒不已的表情也稍稍淡去,旋即又是朝刘长冶摇了摇头,轻声道:“镇南大将军所率精兵,乃是为姜国耗费无尽人力、物力,财力所堆积出来的兵士。”

  “说是镇国之兵,也未尝不可。”

  “但如今这重兵对敌第一战,不仅没胜,还输给了众所周知的弱国。”

  “这于陛下而言,岂不是在打他的脸?打姜国的脸?这于姜国百姓而言,岂不是会认为姜国兵士皆是混饭吃的杂鱼烂虾,根本值不得他们供养?”

  “所以为维护姜国名声,重振民间信任,此战不仅要打,且还要打得漂亮。”

  “但,”张无伤也微微叹了口气,道:“一如你先前所言,镇南大将军对鲁一战,已使精兵十去其三,这般大的损失,哪怕再换一位大将前来,也难稳住人心。”

  “故而只有陛下御驾亲征,才是能最大限度地稳住军心,甚至使军心触底反弹,再度激昂起来。”

  “毕竟,皇者与诸军同在,诸军怎敢不拼尽全力。”

  但听得张无伤所言,刘长冶却没有认同对方的观点,他仍是摇了摇头,而后反驳道:“军心战势固然重要,可陛下安危更是为重中之重。”

  “要知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哪怕陛下未真正身抵前线,只是坐镇后方军营,可又有谁能肯定鲁国不会派刺客袭营?”

  “当下兵败固然有失面子,但一时成败又算得了什么,何况陛下若舍得放兵,再增二十万兵士于前线,磨也能磨掉鲁国。”

  “再者,”刘长冶皱了皱眉,语气也多了少许鄙夷,道:“于弟子视之,这鲁国能于六载之内,发展壮大至此,必是有外来大国相助。”

  “既是如此,对方可仰仗外援以护国,我姜国又何需与对方讲理,直接重兵压境岂非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