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凭乌鸦嘴在乱世发家日常第67节(1 / 2)





  本来老皇帝跑到南边偏安一隅就足够叫人耻笑了,北地的其他兵力雄厚的刺史们,早就有了不臣之心,只是没什么人敢做出头鸟。

  现在魏成淮冒出来,还公然数出老皇帝的罪证,以及牵扯到定北王的死。

  定北王历经两朝四代,不说德高望重,可在北地绝对有威严。靠近幽州的百姓都义愤填膺,替定北王不值。比起南渡逍遥的皇帝,对于饱受胡人之苦的北地百姓而言,定北王反而更得民心。

  老皇帝被欺骗,加上魏成淮的公然指责,双重打击下,老皇帝恼羞成怒,命在江外的一万多建康守军前去追剿魏成淮。

  可他们也曾在定北王手下,不少将领与魏成淮同为袍泽,结下情分,说是追剿,也有意放水,直到另一边的两万幽州军和魏成淮汇合,建康的将领们才故作为难的上书称对方兵力多,为保全实力,免得胡人南侵时无力应对,恳求老皇帝让他们会江边驻守。

  老皇帝能有什么办法呢?

  回天无力,民心不向。

  他早把今日的祸根埋下,苦果自然只能捏着鼻子咽下。

  而魏成淮率着幽州军,疾驰回北地,看样子恰好会经过并州,这也就让襄成王找到了进言的机会。他向圣人进言,不如让齐国公回并州,到时说不准还能拦截一二,挫挫魏成淮的锐气,免得叫他胆敢辱骂圣人,如此嚣张。

  老皇帝颇为意动。

  他还故意问襄成王,不是与齐国公不睦吗,怎么会为他说话。

  襄成王却道自己不是在为齐国公说话,是因为忠心圣人,故而不但举贤不避亲,亦不避仇敌。这话说的动听,引得老皇帝龙颜大悦,当即赏下了不少东西。

  到了晚间,连夜下旨给齐国公,令他们返回并州,定要拦住魏成淮。

  圣人的旨意下得急,又为了不耽误战机,齐国公府不得不连夜收拾行囊,彻夜灯火通明。不到两日的功夫,齐国公就带着家将跟部曲上路。

  才出了建康,走上水路,魏成淮的消息便又传了过来。

  原来,他纠集幽州军,又向天下揭露有关老皇帝的罪行,引得民心所向,各州郡意动,可他并没有趁势造反,而是颁布杀胡令。

  “夷狄禽兽乱我中原,屠戮汉家百姓,视汉人为猪羊……天下尽可群起而攻之,斩尽胡人,光我华夏九州。”

  他亲笔写下长长一篇杀胡令,言辞痛斥,字字灼见。

  最重要的是,他在杀胡令里许以利益,杀胡一人者,可赏粮一斗,杀百人者,可许以官爵。

  北地百姓,苦胡人久矣,胡人本就残暴,喜爱虐杀庶民,抢夺年轻汉女,而百姓们吃不起饭,杀胡令一出,那些看似不起眼,可堪为蝼蚁的百姓们,转而成了最防不胜防的杀器。

  汉家的百姓最是隐忍,即便是吃不饱穿不暖,可只要能有一日安生日子,能有一息残喘的余地,他们也能忍。

  可若是一切都没有,在担惊受怕和吃饱饭的驱使下,他们可以成为最可怕惊涛骇浪,掀翻所有的上位者。

  他们隐忍、坚强、愚昧,也有着敢拼死抵抗的决心与难以啃下的硬骨。

  杀胡令颁布的头一日,胡人被杀者逾万。

  崔舒若听闻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是在回并州的路上,不少士人和百姓都在谈论魏成淮的杀胡令。胡人占据北地这么久了,北地汉家百姓十不存一,这可是头一次让胡人吃了这么大的亏。

  振奋着所有人。

  街上还有瘸腿的老叟高兴放言,“胡人凶残,把我们叫做两脚羊,男人煮女人蒸,如今我们杀他们也当如猪羊,不可手软。”

  北地的百姓和建康的百姓,当真差得太多,他们活在恐惧之下,反而激做血性,各个悍勇,建康以南的百姓,却因气候温热、粮食充沛,又有天险而性子温和。

  魏成淮昭告天下的杀胡令,犹如热锅里溅入的一滴水,非但是百姓们,连北地残存的州郡刺史们也被刺激到,他们四处皆是胡人,日子过得何尝不艰难?

  而且同为汉家子弟,难道就喜欢看汉家百姓遭受欺侮不成?

  已有州郡连结,共商讨胡大计了。

  崔舒若也是在这种情形下,受到了来自魏成淮的一封书信。

  并非是以他的名义送来的,而是她跟着齐国公一家回并州的路上,遇见一个自称献宝的商人,说是商人,可对方身材高大,走路步子大,下盘稳,明明就是个练家子。

  崔舒若拿到他献上的装满了一整个荷包的东西,却发现那正是自己找了许久的棉花种子,她心中一喜,本要厚赏对方,可来人只向崔舒若讨要一样东西。

  她亲手挑的干菊花。

  身旁的婢女当即就怒斥对方以下犯上,崔舒若却恍若明白了什么,欣然应允。

  等到她真的挑了一香囊的干菊花,在送予客商时,她突然笑着说,让对方带一句话,“东西是要还的。”

  客商推脱说不知道崔舒若说的是什么,崔舒若却不在意的说,让他告诉给那个人。

  客商一脸摸不着头脑的走了。

  赵平娘听说了那个客商的无理要求后,还特意跑来崔舒若面前痛骂了客商,然后问崔舒若那话里说的是什么意思。

  崔舒若明眸皓齿,笑容促狭,只说这是秘密。

  确实是一个秘密,只有两个人知道,并且心照不宣。

  在把人打发走后,崔舒若打开荷包细瞧这些能带给自己数不尽的功德值的棉花种子时,却发现了藏在里头的小信条。

  崔舒若将卷起来的小信条打开。

  只有寥寥数字。

  “香囊甚好,可惜不慎脏污,菊花有损。

  并州之围,为奠仪回礼。”

  第4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