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亡国公主登基了第34节(1 / 2)





  李娘子说:“他有意娶你为妻。”

  第26章

  并不难理解曲准的提议。

  按世间常理, 穷人家习惯女子早嫁男子晚娶,来争取金钱上的余裕,而富人不愁吃穿, 男子往往早娶以传宗接代,女子则晚嫁,以求在大人身边多留些年。

  但李家不然。但凡晚辈适龄, 便着手安排婚事,以求不误人伦, 再加上府中男不蓄妾,本就子嗣不繁,李素节刚回来时便问过,昔日姊妹们多半已婚,如今府中只剩她一人。

  曲准想要联姻,自然只能把主意打在她身上。

  可她从前没想过这种可能。

  李素节说:“曲准的妻子仍在, 曾与他一同为大人守孝, 在‘三不出’之内。他要如何再娶?”

  李娘子道:“只要曲准坚持, 这不是什么难事。”

  的确如此。

  李素节又问:“那王父的意思呢?”

  李娘子道:“没有反对的理由。”

  李素节道:“曲准停妻再娶,自然算不得理由。”

  李娘子说:“你要拒绝?”

  “不。”李素节笑了,说:“我可以答应。”

  李娘子捻动佛珠的手停下了,打量她半晌,说:“看来不只是人回来了。”

  “但是——”李素节微笑:“答应的理由呢?”

  李娘子复又捻动佛珠。

  李素节说:“我虽不才,曾有‘北节南惠’之名, 想来王父不会轻易将我嫁给正妻在堂、两子膝下的人。”

  李家最好颜面, 将她嫁给曲准,总该有个分量足够的理由。

  “不然呢。”李娘子说:“李家根基在邢州。曲准固然不愿与我们为敌, 我们亦不愿得罪了他。”

  “——也不愿就此低头吧。”李素节接道:“否则,就像当年那样, 您等待我的就不是一句‘他有意娶你为妻’,而是‘准备出嫁’了。”

  李娘子道:“你还是没变。”

  “我自然变了。”李素节道:“但骨子里的东西是不会变的。”

  “骨子里。”李娘子像听到笑话,道:“哪里有什么骨子里的东西。”

  她无意与李素节争论,很快又说:“不错,你王父正在犹豫。”

  李素节了悟。

  李家以清名著称,不需要大动干戈,只需要谨守名声,等尘埃落定时,任何帝王为得天下人心,都会主动拉拢。可以说,李家完全可以隔岸观火,坐享其成。

  可李家与曲家共享邢州之利,曲家焉能容李家置身事外?

  曲准想拉李家下水,而李家若是拒绝,便开罪曲准,若是答应,如李素节所言,没有理由。

  成也名声,败也名声。有周一朝,李家靠经营清名而得势,才发展到如此规模,也受名声之累,不得不规行矩步。大周刚刚灭亡,任何人都可以倒戈变节,唯独对于李家,变节便如大厦倾颓,非要做足表面功夫。仅靠“无法拒绝”,是不足以支撑这样重要的决定的。

  青州刺史已悍然举旗,向何贼递交战书,打的就是讨伐逆贼的名号,无论大家是信是疑,至少明面上捉不到错处,可曲准就不同了,他当初可是直接放何贼过境。李家一旦点头,就是上了贼船,非得豁出一切不可。

  这是曲准的算盘,也是李家的难处。

  “那么,”李素节把念头在脑中过了一圈,不禁微笑起来,斩钉截铁道:“我有理由。”

  李素节回到房间时,昭昧仍在。她歪在床边看书,腿叠在床沿上,摆出李素节绝不会有的姿势。没看两眼,又把书扔到一边,嘟哝:“不好看。”

  李素节把点心放到桌上,说了解除禁令的事情,昭昧激动道:“那吃完饭你带我去逛逛吧!”

  李素节摇摇头:“吃完饭,你得去见一个人。”

  昭昧吃点心的动作慢下来:“谁?”

  李素节道:“我王父。”

  昭昧瞪了瞪眼睛:“这么快!”

  李素节笑道:“这是好事。”

  的确是好事,但昭昧有点手足无措。

  后宫里几乎没有男人,记忆里曾经有宦官,后来连宦官也只在阿耶身边出现。她没出过后宫,见的最多的男人是父亲,再次是贺涛,后来出宫,见的男人多了,但也没有正式谈话的时候。

  算起来,和李郎君的见面竟然是第一次,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次。

  昭昧没有经历这样的场合,初见到李郎君时,还有些放不开,但想到李素节对她说的话,又慢慢放松下来。

  她都敢和阿耶对呛,还怕这些甚至不能抬头和阿耶说话的人吗。

  这一放松,便游刃有余起来,演得像模像样。尤其是说出自己要为国复仇时,那副怒发冲冠的模样,好像她根本不是为自己而愤懑,而是为父、为母、为死去的兵士、亡去的国一般,引得李郎君连声称赞:“公主高义!”

  昭昧内心却想:呸,高义个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