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51章 粮荒(1 / 2)


第451章粮荒

三月下旬,春光烂漫之时,朝廷颁布了两个法令。

一个是茶榷法,一个是新的路税执行方法。

茶榷法主要是针对茶农和茶山,而路税是地方上的事,两样跟京城里的人都没有直接关系,京城里的人也压根不关心,法令宣告帖的前面,一个停留观看的人没有。

大家伙都挤到粮店门口去了。

去年南方水灾之时,那些隔了千里传递过来的信息,那些惨状,都已经被地域和时间淡化,京城里的人感觉并不是太深,无非是听到的时候表示下感叹和同情,再又摇头叹息下朝廷的不作为。

便是有学子们奋力上书,叙说当时朝廷内阁的不作为,也引不起多大的风暴。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京城的存粮,北方的粮食都慢慢用掉,粮价似乎也在一夜之间涨了几倍。

京城的人便坐不住了。

这京中大户都有自己的田庄,再加上俸粮虽然有一半不是精粮,到底还是发足了,怎么着,也不到不够吃的地步,但是那些中等官吏和普通百姓却没有什么存粮,都是去粮店里买粮。

宋朝开国之后,最重要的国策里面便有平稳粮价,百年来,历代帝王和内阁都贯彻了这一条,粮价一直保持在比较低廉的价格,京城里的普通百姓就从来没有为粮价太高买不起粮食而发愁过。

而现在,粮价一个劲的猛涨,在开春之后,更是因为春荒之期,而涨到了六十文一升的价格。

一户普通百姓,一个月的收入也不过一贯,平素五六文一升的粮食,五口人家尽够吃,可是现在,一个月的收入连两斗都买不到。

这下京城百姓是真正开始慌了,再听到有人说,本来不会是这种情况,南方的水灾八月就退了,南方气温高,如果补救及时,完全可以再种一轮庄稼,那么冬季还能有一些收获,那么京城现在就有新粮到,是因为如今的内阁不作为,明明两浙路高大人还有云大人他们都提议了,要赈灾,要发放粮种下去,要收拢流民,重新种地,可是内阁都给否定了!后来还将此事推卸给了边军,还想弄个全民加税的新法来遮掩。

便是再老实的百姓,也是怒了。

可是再怒,老百姓又能如何?当务之急还是赶紧找有粮的粮店,筹钱将粮食买回来。

中等之家还有些底蕴,卖点家产还能撑过去,但是那些小户百姓,本就家底薄,能经得起多久?

三月之时,一边是粮店的抢购,另外一边,就是人口市场上黑压压一片全家卖身的人。

马骁从平常办事的小院走出来,经过街上一家粮店,脚步微顿了下,视线扫了下门口那拥挤的人群,便继续往前走。

“小爷。”跟在他身后的码头头目华老大面带犹豫的道:“小魏那,想多借两斗小米。”

“嗯?”马骁没有回头,只从鼻间发出了一声疑问。

华老大脸色有些潮红,低声道:“他媳妇娘家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家里的小儿子都快饿死了。”

京城粮价飞涨,第一个受冲击的就是他们这些只靠着卖苦力为生的劳工,本来漕粮不上来,他们的工作就少,拿的,也就马骁保证他们的那一贯钱。

若是平常,这一贯也够他们一家的开销了。

可要按照如今的粮价,他们确是只能买到以前十分之一的粮食,他们这些苦力之中很多还是流民,家境赤贫,连一点可以变卖的东西都没有。

若不是马骁这里弄来了万担粮食,以低于市场价格一半的价格先给了他们,还容许他们赊账,那么,他手下那几百号人,只怕不是卖身为奴就是饿死。

不过,马骁也说了,这些粮食弄来的并不容易,还是这样的价格,所以,第一,绝对不能说出去,第二,每一个劳工一个月只能领取五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