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五十八章 二虎相争(2 / 2)

当时,戚凯威坚持要去前线指挥作战,而牧浩洋则认为,戚凯威作为6军参谋长,还是相当于总参谋长的参谋长会议主席,不应该去显现指挥战役行动,应该在大6战场上任命一名司令官。

事实上,牧浩洋早就提出了这件事情。

要知道,当时其他战场上都任命了战区司令,只有大6战场由戚凯威直接指挥。

更重要的是,6军不是没有合适的战区司令官人选,就算戚凯威不大信任那些在战争中涌现出来的年轻将领,也应该相信他的左右手,即6军大将魏成龙。要知道,魏成龙一直是6军的二号人物。

当时,牧浩洋就提出,任命魏成龙为大6战区司令,再把蒋博文派去当参谋长。

显然,戚凯威不会答应这样的安排。别的不说,他早就想把蒋博文配到非洲之角,绝对不会让这个有点自以为是的家伙去大6战场。至于魏成龙,戚凯威更加担心,因为魏成龙不是那种敢于与牧浩洋唱反调的6军将领。如果让魏成龙来指挥大6战场,恐怕就是由牧浩洋做主了。

事实上,牧浩洋这么做,也是担心戚凯威坐大。

要知道,戚凯威一直在跟他唱反调,如果让他在大6战场上取得胜利,恐怕今后更得于牧浩洋对着干了。

再说了,一山难容二虎。

在战争时期,一支军队只能有一名统帅,如果出现了两名统帅,肯定会出问题。

虽然牧浩洋还是中国军队的军事统帅,战争部长的位置不是谁都能坐的,但是戚凯威已经对他构成威胁。即便不为私利着想,牧浩洋也要考虑得更加长远一点,即今后的总体战略是否能够朝着一个方向前进。

可以说,这也是当时中国军队存在的最大问题。

可惜的是,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恐怕比战胜美国还要困难。因为真正的结症,不是牧浩洋与戚凯威的分歧与斗争,而是在更高的层面上,即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黄瀚林绝对不会让军人坐大。可是在战争期间,军队坐大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如此一来,黄瀚林就只能想办法控制住军队,让军队听从他的指挥。唯一的办法,就是为军队安排两个有着足够的才能、又有不可调和矛盾的领袖。说得直接一点,不管是牧浩洋、还是戚凯威,谁敢不听从政治指挥,谁就下课。

显然,黄瀚林的安排一直在挥作用,因此中国军队一直在为政治任务服务。

也许,在某些人看来,这是在妨碍军队作战。因为不管是牧浩洋主张的海洋战略、还是戚凯威主张的大6战略,只要坚持走下去,都能取得胜利,而在两个战略之间转换,只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可是这些人忽视了一个问题,即不受政府控制的军队,迟早会摆脱仅有的束缚,演变成军国主义。

别忘了,战争永远是政治斗争的手段。

只有为政治服务的军队,才是真正的军队,而纯粹为了战争而进行战争,那就是疯狂的战争份子了。

最后,这件事闹到了黄瀚林那里。

这次,黄瀚林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来解决纷争:各打五十大板,再各给一根棒棒糖。

按照黄瀚林的安排,戚凯威兼任大6战区司令,但是委任魏成龙为中亚战区司令,兼任前线总指挥。

事实上,黄瀚林把大6战区拆分成了两个战区。

戚凯威的地位被削弱,魏成龙得到了重用,牧浩洋仍然别想插手大6战场,因为魏成龙直接向戚凯威负责。

当时,黄瀚林还做出了一个决定:按计划在十一月上旬攻打所罗门群岛。

也就是说,整体战略计划没有变,要等到6战队攻上所罗门群岛之后,6军才在大6战场上动进攻。

对牧浩洋来说,这不是一个糟糕的结果。

原因很简单,黄瀚林的部署对他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而且他提出的主张,得到了部分实现。

至少,戚凯威在跟他做对的时候,得考虑下魏成龙的感受了。

说得简单一点,在戚凯威得花心思处理6军内部的问题时,牧浩洋可以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推行海洋战略。

现在,牧浩洋要做的,就是把6战队送上所罗门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