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2章(1 / 2)





  第一百一十一回 鸲鹆

  某乡民养了一只八哥,教它说话,学得很纯熟。每次乡民出游,必将八哥带在身边,相伴数年。一日乡民前往绛州,离家甚远,盘缠告罄,愁苦无策,八哥说:“为什么不将我卖掉?卖入王府,得个好价钱,不愁没路费回家。”乡民说:“于心不忍。”八哥说:“不妨。主人得到银子立刻就走,去城西二十里外大树下等我。”

  乡民答应了,带着八哥入城,表演戏法,互问互答,围观者云集。内有一富人,将此事告诉王爷,王爷当即召见乡民,欲要购买八哥。乡民说:“我与鸟儿相依为命,不愿卖。”王爷问鸟“你愿意住下吗?”八哥说:“愿住。”王爷大喜,鸟儿又说:“给十两银子,不要多给。”王爷更加高兴,果然出价十两白银,乡民故作懊悔模样,告辞离去。

  王爷与八哥交谈,鸟儿应对如流,索肉而食。饭后,八哥说:“臣要沐浴。”王爷命以金盆贮水,打开鸟笼,让八哥洗澡。浴毕,鸟儿飞至屋檐,梳理羽毛,口中兀自与王爷喋喋不休。未几,羽毛干燥,八哥翩跹而起,操着山西口音,说道:“臣去也。”振翅翱翔,王爷顾盼之间,鸟儿已不知所踪,王府内侍卫见状,面面相觑,外出寻找乡民,渺然遁去。

  后来有人往来陕西,曾见过乡民携鸟游走于西安街道。

  注:鸲鹆,读作渠玉,即八哥。

  第一百一十二回 谕鬼

  青州石尚书年少之时,城门外有一条大河,即使天不下雨,河水从不干涸。官府缴获寇匪数十名,于河边斩首,死者鬼魂不散,聚众作恶,每逢有人经过河边,强行拖入水中淹死。

  一日,某百姓被水鬼围困,性命堪忧之际,众鬼魂忽然惊惶逃窜,口中叫道:“石尚书来了。”未几,石尚书果然到了,百姓上前告状,申述恶鬼罪行。石尚书以石灰粉刻字墙壁,内容云:众位听好了,尔等生前行为不法,招致雷霆之怒;所谋不轨,以致斧钺加身。既已为鬼,便当收起恶念,争相忏悔;洗去骷髅污血,脱此沉沦。尔等身受极刑,死后不思改过,批发成群,作恶多端。黄泥塞耳,一味逞凶;白昼为妖,断绝行旅。殊不知三尺丘陵,尚且有人管辖,乾坤世界,岂容尔等放肆?特令尔等潜踪匿迹,勿要执迷不悟。无定河边之骨,静待轮回;金闺梦里之人,还归乡土。若重蹈覆辙,后悔莫及!

  自此后鬼患灭绝,河水也慢慢干枯。

  第一百一十三回 泥鬼

  唐太史名济武,五六岁时,表哥带他去寺庙游玩。太史童年磊落,颇具胆略,见庙中一尊泥鬼,圆睁怒目,两颗琉璃眼球闪闪发光,心中喜爱,偷偷以手指挖下,藏入怀中。

  回家之后,表哥暴病不语,忽然一跃而起,厉声道:“为什么抠我眼睛。”噪叫不休。众人不解其故,太史颤颤兢兢说出原委,家人祝告说:“童子年幼无知,戏伤尊目,即刻奉还。”表哥大声道:“既如此,我去了。”言毕倒地昏绝,良久方醒,问其所言,茫然不知。家人送还眼球,依旧安放于泥鬼眼眶之中。

  第一百一十四回 刘海石

  刘海石,蒲台人,避乱于滨州。时年十四,与滨州刘沧客交情莫逆,结为兄弟。不久后,刘海石父母双亡,回家奔丧,自此音讯全无。

  刘沧客家境富裕,年近四十,生二子,长子刘吉,十七岁,县城名士,次子亦性格聪慧。刘沧客聘娶倪家小姐为妾,十分宠爱。半年后,长子患头痛病而死,夫妻大悲。很快,妻子又病殁,过了数月,大儿媳也死掉,接着婢女奴仆,一个个相继而亡。

  刘沧客哀悼莫名,这一日在家发愁,门人通报:刘海石到了。刘沧客大喜,急出门迎接,两人见面,没来得及寒暄,刘海石惊道:“兄有灭门之祸,竟然不知?”刘沧客愕然,不明其故。刘海石道:“久失问候,窃以为大哥近况,未必佳也。”刘沧客泫然点头,简略述说府邸惨祸,刘海石不胜唏嘘,既而笑道:“灾难未平,替你哀悼,但幸亏遇上我,又值得庆幸。”刘沧客道:“久不会晤,兄弟近来莫非精通‘越人术’?”

  刘海石道:“此技非我所长。阴阳风水,倒是有些心得。”刘沧客大喜,说道:“太好了,那便有劳贤弟替我看看宅院风水。”导引刘海石入室,里里外外房屋都看过一遍,又令家眷下属于大厅集合,请他当面视察。

  刘海石一一指点,查到倪小姐时,仰天而视,大笑不止。众人惊疑不定,但见倪小姐全身战栗,面无人色,身躯暴矮,缩至二尺长短。刘海石以界尺击其头,声如铁石相碰,又抓住倪小姐头发检查脑后,见白发数根,伸手欲拔,倪小姐跪倒在地,哀哀啼哭,求道:“不要拔,我即刻就走。”

  刘海石怒道:“孽障,还想害人?”将白发一一扯断,女子随手而变,化为一只黑色狸妖。众人大骇,刘海石将狸妖收入袖中,目视二儿媳,说道:“你中毒已深,背上有异,脱掉衣服,我替你检查。”儿媳害羞不肯顺从,她相公安慰道:“别怕,叫你脱就脱。”只见她背上一小撮白毛,四指长短,刘海石用银针一一挑断,说道:“此毛已老,七日即不可救。”又解开二少爷上衣,也有一堆白毛,二指长短,说道:“如不拔除,公子一个月后必死无疑。”说话间银针挥舞,将一干主仆身上白毛一一刺断。叹气道:“如果我不来,一门老幼,无一能幸免于难。”

  刘沧客问道:“此妖究竟是何来历?”刘海石道:“亦属狐类,以吸收神气精血为食,最能致人死地。”刘沧客道:“久不见君,何能神异至此!难道你是神仙?”

  刘海石笑道:“这不过是师父所授雕虫小技,谈不上神仙。”刘沧客问“尊师是谁?”刘海石道:“山石道人。适才那只狸妖,我没本事斩灭,要带回去交给师父处置。”言毕起身告辞,忽觉袖中空空,变色道:“不好,狸妖跑了。尾毛未拔,今已遁去。”众俱骇然。刘海石道:“无妨,狸妖颈毛已尽,不能作人,只能化兽,应该没逃远。”

  于是进屋看猫,又出门看狗,均无发现。打开猪圈,笑道:“在这里。”刘沧客凝目注视,果然察觉多了一头小猪。刘海石哈哈大笑,那小猪伏地蜷缩,不敢动弹,提耳捉出,尾上白毛一堆,硬如针,方将拔除,小猪转侧哀鸣,不住挣扎,刘海石厉声道:“汝造孽既多,拔一毛犹不肯耶?”强行拔除,小猪打回原形,化为黑狸。

  刘海石将它收入袖中,转身欲别,刘沧客苦苦挽留,吃了一顿饭,问道:“何时再能相见?”刘海石道:“难以预料。家师发下宏愿,常命我等遨游红尘,普救众生,未必后会无期。”

  分别后,细思其名,刘沧客恍然大悟“海石果然成仙了。‘山石’合一,岩字也,原来他师父是吕洞宾。”

  第一百一十五回 小二

  滕县赵旺夫妻信佛,不食荤腥,在乡中素有“善人”之名,家境小康。赵女名小二,聪慧秀美,赵疼爱之。小二六岁,与兄长长春就读于私塾,五年内通晓五经。同窗丁生字紫陌,大小二三岁,文采风流,互生爱慕。丁生请母亲向赵家求婚,赵旺不许。

  未几,赵旺投靠白莲教,随同徐鸿儒造反,一家俱成贼寇。小二知书善解,凡剪纸成马,撒豆成兵一类法术,一学就会。徐鸿儒共收女弟子六名,小二最有出息,尽得徐某真传。

  赵旺沾女儿的光,亦颇受重用。那一年丁生十八岁,单身未娶,不肯论婚,念念不忘小二,遂拜入徐某麾下,小二见之心喜,两人关系亲密。小二以徐某弟子身份,执掌军务,昼夜出入,父母亦难见上一面。

  但每晚都接见徐某,屏退左右,倾谈至三更,丁生私下里劝说小二“小生此来,本意为何,你知道吗?”小二道:“不知。”丁生道:“我非攀龙附凤,贪图权位之辈。之所以来此,实则为你。白莲教旁门左道,自取灭亡,你是聪明人,这一点不会看不出。跟我一起走吧。”小二闻言,豁然梦醒,说道:“背亲逃命,是为不义,得先告知父母。”二人入见赵旺,痛陈利害,赵旺执迷不悟,笑道:“我师神人,岂会犯错?”

  小二见父亲不听劝谏,心灰意冷,于是易装改容,自袖内拿出二只纸鸢,与丁生各跨其一,纸鸢翩翩展翅,比翼而飞,快似真鸟。至天明,抵达莱芜地界,小二以手指纸鸢脖颈,降落地面,更换坐骑,策马来到山北,建造茅屋,隐居避乱。

  二人出来时匆匆忙忙,忘带盘缠,饮食缺乏,丁生甚为忧虑。向左邻右舍借米,没人愿意帮忙。小二并无愁容,淡然处之,变卖手镯耳环,补贴家用。两人每日闭门静对,猜灯谜,背诗词,借此比试高低,输者罚打手臂。

  邻居翁某,乃绿林豪杰。一日打猎归来,小二说“翁氏富有,我有何忧?暂借千金,你猜他会答应吗?”丁生道:“只怕很难。”小二道:“我有办法让他心甘情愿借钱。”乃剪纸作判官状,置于地上,用鸡笼盖好。然后拉着丁生上床,煮酒翻阅《周礼》,行酒令,猜字谜,由任一方随口指点书册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共同检查,若翻出来的字体带有食旁,水旁,酉旁,则罚另一方饮一杯酒,若翻出酒字,则加倍惩罚。